“迄今为止,BP在中国商业项目累计投资已超过46亿美元,从上游、中游、到下游拥有独资、合资企业共30多家,员工总数超过4000人。”当BP中国总裁陈黎明先生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时,言语中充满着自豪感。的确,作为最早来到中国的跨国能源企业之一,30多年来,BP公司亲身经历,并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特别是能源工业的飞速发展。
与中国经济发展同行
2009年7月,在美国《财富》杂志全球500强排行榜上BP连续第三年名列前四名。BP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期已经进入了中国能源市场。多年来,BP在中国本着“真诚合作、互利双赢”的宗旨,逐步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外资投资企业之一。
BP公司在中国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73年。据陈黎明先生介绍,早期BP公司在中国的业务主要是从事化工技术转让和营销。当时中国能源产业的发展正处在对外开放的前夜,以1978年为例,石油产量只有几千万吨。
进入80年代,中国迈开了改革开放的步伐,中国海洋石油工业也迎来了大发展。在那期间,从渤海、南黄海、珠江口,到南海都留下了BP寻找油气的足迹。其中,在中国南海莺歌海区块,BP与中国海洋石油公司合作发现了崖城天然气田。崖城13气田于1996年投入商业生产,年产能达到35亿立方米,向香港和海南供气。在此后的八年中,作为作业者的BP,不但出色地领导了油田的勘探开发,还量身定做,通过课堂教学和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手把手地为中国培养出了中国第一批海洋石油工业的本土专业技术人才。正因为如此,2004年一月一日BP毫无悬念的将中国海上最大的天然气田的作业权顺利移交给自己合作伙伴 - 中国海洋石油。陈黎明先生说:“崖城项目在行业中被公认为中外合作的成功典范。BP公司愿意同中方深化海上油气勘探合作,分享在管理和作业技术方面的经验和技能,以促进中国海洋石油工业更大的发展。”
90年中期。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BP也迎来了投资合资的快速增长期,业务不断发展壮大,建立了完善的业务体系。主要业务包括:天然气开发、液化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进口和销售、大型乙烯、醋酸和精对苯二甲酸(PTA)的合资生产,加油站零售、润滑油的生产和销售、航空燃油供应,以及太阳能发电装置的本地生产。陈黎明先生总结说,BP公司目前的业务可谓贯穿中国能源领域的方方面面。
与中国企业全面合作
陈黎明先生认为,中国在经过了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如今在引进外资方面出现了质的飞跃。他说:“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全方位吸引外资、寻求外资企业来中国发展。时至今日,中国对外资已变得越来越有选择性,注重质量,注重促进国内产业升级。注重与外资企业的交流和相互学习。”陈黎明先生不无骄傲地指出,BP与中石化在上海的赛科大乙烯,与中石油在广东的中油BP成品油零售企业,和与中海油在广东深圳的大鹏液化天然气基地站项目就是这种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全面合作的结晶。
在与中石油和中石化在广东省和浙江省开发成品油零售市场的过程中, BP投入重金对中国市场和消费者进行调研,以充分了解中国油品零售市场的趋势和动态,并将其在全球市场积累的油品零售领域的先进知识和做法引入中国,在BP公司合作经营的加油站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以及便利店和其他服务。陈黎明先生透露,目前BP的这种油品零售模式已逐步得到中国大型能源企业和消费者的认同,并有望在未来得到进一步推广。
陈黎明先生表示,进入新世纪,BP与中国大型能源国企的合作也进入了新的阶段,从国内合作发展到国际合作。BP利用其自身多年在跨国经营方面的丰富经验,联手中国国企进军国际能源市场,为新时期实现互惠共赢拓宽了合作领域。今年7月,BP与中石油联合获得伊拉克鲁迈拉油田开发权就是很好的一个例证。另外,BP还同中海油在澳大利亚、与中石化在安哥拉拥有合作项目。
打造本土化跨国企业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许多外资企业提出的“本土化”观念。陈黎明总裁表示:一直以来,BP在中国的发展就十分注重与本土的融合,赋予互利双赢更广泛的内涵。如今,BP公司基本实现了三方面的本土化。
首先,是职工队伍的本土化。据陈黎明先生介绍,目前BP在中国有4000多名员工,其中98.6%为中国籍本土人员。其次,在科技研发上,与多数外资企业投资建立独资研发中心不同,BP更加注重合作研发和本土创新。今年2月BP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共同投资建立上海碧科清洁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进入了清洁煤高效转化技术的研究、开发及其商业化领域。另外,在合资企业生产装备的选择上,BP也积极致力于本土化。在BP的合资企业中,在同等条件下,均优先选择国产设备。
陈黎明先生说:“BP在积极实现生产研发本土化的同时,也为本土企业带来了国外的资本、新技术、管理经验和新的发展理念,共同提高了行业标准。”
积极开展传统能源清洁利用
谈及替代能源的开发利用,陈黎明先生表示,太阳能、风能、生物燃料等替代能源的发展对于促进能源多样化、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等的确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替代能源产业仍面临成本过高的挑战,其大规模的商业应用仍有赖于技术的突破和良好的政策环境。
陈黎明先生介绍,BP是最早涉足新能源产业跨国能源企业,并在该领域有着规模领先的投资。2005年,BP公司成立替代能源部门,并宣布在未来10年投资80亿美元致力于太阳能、风能及氢能等低碳或无碳能源;2007年又宣布将生物燃料的研究开发纳入替代能源业务。BP太阳能业务部门更与中国合作伙伴一道广泛参与了中国太阳能光伏项目。
陈黎明先生同时强调,在可预见的未来,传统能源仍将在一次能源中继续扮演重要角色,对于BP这样的大型能源企业来说,其对策是:一方面加快传统能源的清洁低碳技术的规模应用;另一方面,推动替代能源技术进步,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
在这方面,BP从降低自身二氧化碳碳排放入手并取得突破。1997年,BP公司承诺到2010年要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1990年的排放水平上降低10%。据陈黎明先生介绍,通过提高能源使用率、节约成本等一系列措施,这一目标已于2001年提前实现。同时,BP还积极推动并实施碳捕获碳埋存技术的应用,实现降低排放和提高生产效率并举, BP与合作伙伴在位于阿尔及利亚撒哈拉沙漠天然气田开展的碳埋存项目,每年可捕获并埋存约100万吨的二氧化碳。另外,BP还通过碳排放计算器和能源实验室的推广,为人们在生活中减少碳排放出谋划策,参与提高公众参与应对气候变化意识的公益活动。
采访结尾,陈黎明先生不无感慨地告诉记者,BP最吸引他的地方正是公司在发展业务中“真诚合作、互利双赢”的诉求,以及长期参与中国能源工业发展的承诺。BP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与中国30年来的改革开放步伐一致,BP公司也从最初单纯的外资企业逐步成长为了中国经济建设的积极参与者。他表示,未来BP公司将继续秉承真诚合作、互利双赢的宗旨积极参与并服务于中国的经济建设。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润滑油信息网微信公众号(sinolub)
作为世界500强,加拿大石油拥有丰厚的油砂矿资源,经营着世界上最大的基础油精炼厂之一,调配并包装生产出多种润滑油成品。
南京东沛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DU-HOPE INTERNATIONAL GROUP)是一家成立于1978年的专业外贸企业,注册资金3900万元。
北京龙润凯达石化产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中国北方地区润滑油基础油销售量最大的贸易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