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化企业:山头林立多方博弈
山东作为历史悠久的兵家必争之地,既有圣人孔子等历史名人,在商业领域,鲁商也曾闻名遐迩。
进入本世纪后,伴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山东炼化行业快速发展。
在山东众多的炼化企业组成中,既有国企独资、也有国企和地方企业合资的,同时更多的是地炼企业。以中石化为例,在山东地区先后布局了齐鲁石化、青岛炼化、济南炼化、青岛石化等6家炼化企业,累计加工能力达到3000万吨以上。“三桶油”中除中石油没有在山东布局炼化企业外,中海油在山东有4家规模不等的炼化企业,中化集团也在山东布局了7家炼化企业。除了上述央企之外。余下绝大部分炼化企业都是地炼。
从统计数据上看,全国还没有哪一个省市有如此多的炼化企业数量和如此大的加工规模和能力。用山头林立来形容山东炼化企业如此之多一点也不为过。
为了保障炼厂后路畅通,在山东占炼油主导地位的山东地炼一方面利用价格优势强势抢占山东省内市场,另一方面,也积极向其他省区开疆拓土。部分地炼不仅用价格优势冲击其他省区市场,同时还以免除运费等手段强力倾销,和传统中石油、中石化两强炼厂进行竞争市场份额。同时,部分地炼企业也在山东市场建立自己的加油站,使得过去的中石化、中石油“楚汉相争”,引发为群雄逐鹿,最终演变成现在不惜血本大打油品价格战的“狼烟四起”。在一定意义上说,油品行业价格大战,山东地炼功不可没。这是山东地炼引爆行业眼球的一个方面。
在另一方面,在快速发展中,其内在存在的短板使得山东地炼也逐渐引起行业和政府关注。根据地炼官方口径,山东地炼一次加工能力在300万吨/年以下炼厂占到60%,一次加工能力在500万吨/年以上地炼仅占到20%左右。装置加工能力小,产业链条短,这已经成为影响地炼发展的关键要素。
在今后炼化企业规模化、一体化的发展路径上,山东地炼从曾经的风光无限开始风险逐步加大。在曾经的中石化和中石油两强的挤压下,如今更大规模的民营炼化企业南浙江石化、北恒力石化相继开工情况下,外资巨头也纷纷加入国内炼化行业,今后山东地炼遭遇的不仅是国企炼化,还有民企大炼化以及外资炼化的外围“绞杀”,还要面对省内地炼的内斗。因此不得不说,山东地炼的危机已经来临。
曾经的炼化第一大省山东,未来还会不会在炼化行业排名全国第一?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最终指向,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会倒逼山东炼化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这是山东炼化行业的唯一出路。
油品市场:群雄逐鹿狼烟四起
全国最大蔬菜集散地的山东寿光,每天运菜车辆1000多台,但加油站就达到150座,不仅是加油站你抢我夺,还有至少50辆非法黑油罐车争嘴偷食,瓜分这大约1000吨的日需求量。按照日需求量,每座加油站的日平均加油份额不到7吨,且加上价格竞争激烈,每座加油站低销量、低效益是不争的事实。
潍坊地处山东半岛咽喉,是全国知名“油窝子”。 地方炼油厂年加工能力超过1800万吨,批发量占潍坊地区90%以上。在这个并算太大的城市内分布加油站1380座,炼厂直营站有40座。这个三线城市,加油站总数超过济南、青岛,油品市场呈现资源渠道多元、经营主体多元、销售价格多元、竞争手段多元的混乱局面。
山东淄博,被称之为山东油品销售乱象的缩影。淄博市场目前面临地方炼厂众多、竞争主体多、黑窝点多、非标油泛滥等问题,市场环境恶劣。淄博境内以汇丰石化、金诚石化为首的年生产能力一千万吨以上的炼厂就有四家,其他较大规模炼厂十一家。2015年地方炼厂开始购进国际原油后,利用价格优势及管理水平的提升,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打破了淄博市场以中国石油、中石化为主体的“楚汉争霸”市场竞争格局,市场竞争主体出现结构性变化。
据了解,目前淄博市场的经营主体包括以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为代表央企,以壳牌为代表的外资,地方炼厂加油站,规模民营零售公司,以及零散但为数众多的民营加油站。尤其地方炼厂加油站和规模民营加油站近年发展强劲,数量上快速发展。
在上述潍坊和淄博出现的案例,在山东17个地级市中,也已经成为家常便饭,不足为奇。业内人士称,以胜利油田所在地东营市为中心,由于地炼的崛起,山东油品销售行业出现了畸形的恶性竞争局面,从以前的只有中石化、中石油“楚汉争霸”现在已经演变为群雄逐鹿、狼烟四起。
据统计,山东省目前在册的加油站数量为11600座,其中曾经的“老大、老二”中石化有2400多座,中石油有1000多座,其它群体如山东地炼、外资仅有1600多座,而为数最多的则为星罗棋布的社会民营加油站,总数达到近6000座。整个山东省的加油站数量超过了全国加油站数量的十分之一。当然,这个数字还不包括黑自建罐、黑油站、黑油车。
由于山东地炼行业的快速爆发式崛起,炼油能力快速膨胀,导致山东省内油品供需矛盾突出,再加上快速发展的加油站数量,使得市场竞争加剧。不仅在山东省内价格战打的如火如荼,还导致了相邻的河南、河北、山西等省市的价格战也蔓延开来,并且逐渐向更多更远的地区蔓延。为了低价向区外市场销售,部分地炼还推出了免费送油的招数,来开拓山东之外的市场。
面对价格战狼烟四起的局面,除了市场供需矛盾突出外,市场博弈各方还有指责地炼企业为保证后路畅通低价倾销的声音。
更有市场上曝出地炼为了低价倾销,以“无票”、“变票”销售成品汽柴油,每吨偷逃税款上千元。山东淄博是公认的地方炼厂“油窝子”,更是重灾区。某地炼企业国六零号柴油,开票价格和不开票价格存在1180元/吨的价差;某地炼的92号汽油,开票价格和不开票价差200元/吨。部分社会站加油机甚至公开宣传开发票和不开发票的价格差异。
在以上恶性竞争之下,甚至还出现了更为严重的畸形竞争。个别地方炼厂在技术基础和利益驱使下,催生出非标油;还有多家化工企业专门出售不合格的调和汽柴油,油品硫含量相较于“国六”汽柴油标准,超标300多倍,每吨低于国标油品2000元到3000元。这一现象去年媒体曾有专门调查报道可以佐证。
上述事实表明,山东油品市场竞争在给销售者带来实惠的同时,也让市场更加混乱。尤其是黑油站、黑窝点非法加油引发事故的报道屡见不鲜,广东、河南、辽宁、福建等地相继都有事故发生,此类安全环保隐患的存在以及非法调和油扰乱市场,让山东油品市场更加引人关注和让人不安。
构建市场新秩序,
解开山东石化行业生死劫
由于地炼山头林立,加工能力和供应能力严重过剩,油品市场价格战和其它问题乱象丛生,给山东石油石化行业带来了重大隐患。如何为山东市场解开生死劫,让山东炼化行业和油品市场高质量发展。或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地炼升级。面对国内国外炼化企业一体化发展趋势,山东地炼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个体规模小,各自为战,难以握指成拳。因此,加快山东地炼转型升级成为当务之急。让我们欣喜的是,山东省为此已经做了规划和部署,下一步山东省推进地炼整合转移的宗旨是“地炼行业区域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炼化一体化、规模集约化程度明显提升,初步形成全系列高端石化产业链,实现由“一油独大”向“油化并举”的转变,行业发展质量和竞争能力明显增强。
规范市场,让油品市场健康发展。面对山东油品市场“无票”和“变票”偷逃税款的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加大打击和监管力度,使不法经营者不敢和不能再扰乱市场。对黑油站、黑窝点等不法问题,同样要加大打击力度,这不仅是维护市场问题,也是安全和环保问题。同时,对不法调和油流入市场,坑害消费者问题,更要严厉打击。只有多方携手努力,才能让山东油品市场违法乱象得到治理,才能使油品市场规范有序竞争。
在竞合之中建立市场新秩序。据了解,油品市场的竞争博弈各方也被价格战打得焦头烂额。油品竞争过程中,尤其近几年的价格大战,交战各方“杀敌一万、自损八千”,损失的都是效益,真正在价格战被“打死”的对手几乎没有,大家都还在“活着”,还在拼命继续“厮杀”中。但是,经过了价格战洗礼之后,无论是国企还是外资,以及民营加油站业主,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这样的价格战再打下去,不知道谁还能撑下去,撑到最后一天。
在市场博弈的各方中,都提出了政府要加强监管,政府要进行“他律”,支持合理合法竞争,制止恶意竞争;同时在这个行业中成立行业协会,进行“自律”。尤其是行业协会要在竞争中合作,及时向政府部门通报行业中不法企业和违规销售劣质产品企业,剔除“害群之马”;同时也要及时沟通信息,协商发展,共同维护市场的健康,实现利益共享,使竞争变得有序,既有合理竞争,也有合作共商,才能使这个行业共同向好。
不只是山东地炼
就整个国内目前的炼化行业和油品销售行业来说,山东所存在的问题,在国内其它地区也能找到影子。山东所存在的问题,应该是中国炼化行业和油品行业的一个缩影。
以目前的国内炼化行业而论,原油加工能力已经在高位运行。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炼油能力将再增加3200万吨/年,达到史无前例的8.63亿吨/年,总体过剩约1.2亿吨/年。随着国资、外资和民营大型炼化企业的新建和投产,下一步国内炼化行业过剩将会更加严重,必将面临着新一轮的洗牌,落后产能必将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被淘汰。
山东地炼的未来是转型升级,其它地区的炼化企业也必然要转型升级,这一点,国内大部分炼化企业是心知肚明,也正在紧锣密鼓中进行。
再说到油品销售行业,山东有此乱象,其它地区也并不少见。成品油市场价格战由来已久,从东南沿海始作俑,然后波及到山东、河南、河北、山西等地区的中原大战,进而价格战向西南、西北、东北蔓延。
放开市场,充分竞争,打破了市场垄断,给消费者带来了好处,让消费者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这无疑是市场化的结果,也是我们大力倡导和想要实现的。但是,放开市场,不等于我们不管市场,要遏制市场乱象,避免恶性竞争、畸形竞争,就要剔除“害群之马”,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润滑油信息网微信公众号(sinolub)
作为世界500强,加拿大石油拥有丰厚的油砂矿资源,经营着世界上最大的基础油精炼厂之一,调配并包装生产出多种润滑油成品。
南京东沛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DU-HOPE INTERNATIONAL GROUP)是一家成立于1978年的专业外贸企业,注册资金3900万元。
北京龙润凯达石化产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中国北方地区润滑油基础油销售量最大的贸易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