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汽车后市场的伙伴有着很多困惑,有的是感觉传统管理模式太重,卡在转型的风口上;有的是自己开店干了十年以上,苦苦支撑,感觉就要扛不住了。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境况的呢?未来这些老板们又该如何突破困境,重新布局自己的事业呢?
单店是被动竞争的游击队
曾经,他们是本区域汽服行业的佼佼者;但是从去年开始,因疫情影响,他们的日子过得不是那么好。尤其六月份进入汽车后市场的传统淡季,用老板们的话讲就是:天气越热,心里越凉。
曾几何时,汽车服务,学技术那是一个男孩子的青春,是一群年轻人的梦想,是父母眼中的铁饭碗,是亲戚面前的体面工作,是朋友面前很赚钱的行业。
但当我们学到技术开了自己门店时,发现行业变了,车越来越多,服务的车主却越来越少——这正是缘于我们汽车后市场门店大部分都是一厢情愿式的经营理念。
总结下来:门店规模越大,盈利系数越差!
老板只会做一件事:不断扩张门店数量,却不懂统筹兼顾。而这类门店的实际情况是50%以上老客户流失,60%以上员工流失,连续三年门店形象没有任何变化。
这种情况,同样也存在以下门店:依靠专业技术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门店(能赚钱盈利的汽服门店老板,没有不懂技术的,除非他的资源足够强大),统一标准形象,具备超级符号的门店(形象好的门店,自身形象引流能力比脏乱差门店远远高出150%)。
连锁是难转身的正规军
连锁店的优势:
一套从总部到门店的标准管理模式,能够有效约束经营行为;
一套标准化的门店形象,能够给车主信任度;
一套标准化的员工手册,能够快速的复制人员。
在车主眼里,装修这么好,人员这么统一,而且经常性有福利活动,连锁店的产品和技术肯定没问题。在占据优势的内外形象下,连锁店的确获取了很大一部分车主数据。
连锁店目前存在的一些弊端:
第一、人员流动造成的影响大。连锁店工作人员流动性非常强,对于开车超过三年以上的男女新老司机来讲,她们会依赖人的程度比依赖店面的程度更高一些。因为车是讲安全的,人是讲信任的。一旦车主熟悉的店面人员离开了这个店,车主因为陌生的服务没有达到心理预期,很容易就流失掉。
第二、收费模式固定造成的影响大。连锁店的标准化收费项目让行业所有人都向往,但是每个人都有占便宜心理,我们遇到很多门店,因为车主想要一个几十块甚至几块的优惠,而门店坚持自己的原则不优惠,最后闹得不欢而散。
第三、技术单一性造成的影响大。汽车服务就是专业人用专业工具干专业的事,这点在连锁店体现的很到位:高大上的装修设备,几千甚至上万的专业工具;但连锁店因为便于复制,只能从事简单的换机油、保养、换轮胎,被行业老师傅称为没有技术含量的项目。所以,连锁店大部分员工的汽修技术,都属于初级工到中级工水平,只会干自己门店经营的业务;但是车主的车辆服务需求却是综合性的,供需无法匹配。
第四、运作模式不灵活造成的影响大。连锁店之所以对市场动态的把握比较慢,有时候会跟不上市场的变化,主要是因为连锁规模上的标准化,店面不允许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改动,增添商品或者进行活动。这样限制了经营的灵活性,很容易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在车主个人情感互动和黏性上相对个体店优势就不明显。
第五、管理模式的强管控造成的影响大。连锁店靠的是总部的强管控,对总部的依赖度很高。而总部一旦疏于管理,门店就会懈怠自己的经营;总部体质一旦变弱,门店经营也必将衰退。
第六、恶性事件对总体门店影响大。连锁店一旦出现恶性事件,好事不出名,坏事传千里,对其他门店的影响很大,基本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连锁店需要支付加盟费等各种费用,承担营业转让、竞业禁止、保密等业务,对加盟老板或者管理者,都有较高的要求和限制。
破局:各自取长补短
个体汽服门店就像游击队,连锁店是正规军。游击队有游击队的战法,正规军有正规军的战略;正规军虽然看似很强大,但是很容易保守僵化,游击队就非常的灵活;正规军要遵循军事理论,游击队是怎么获胜怎么打。个体门店如何改变?答案就是:学习正规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可以根据自己门店和人员的特长和特色,打造出一套适合自己门店的经营战术,再学以致用,找到出路。
对于连锁店的管理层或者经营者来讲,一旦固化思维或得了大企业病,面对汽车后市场在互联网冲击下的不确定性,不能接受差异化的思想、与时俱进、顺势而为,看似规模越大,实际内情就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润滑油信息网微信公众号(sinolub)
作为世界500强,加拿大石油拥有丰厚的油砂矿资源,经营着世界上最大的基础油精炼厂之一,调配并包装生产出多种润滑油成品。
南京东沛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DU-HOPE INTERNATIONAL GROUP)是一家成立于1978年的专业外贸企业,注册资金3900万元。
北京龙润凯达石化产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中国北方地区润滑油基础油销售量最大的贸易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