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杜邦、科思创、中石油、中国中化、中海油、中石化等化工企业纷纷亮相进博会,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风采吧!
中国中化与29家合作伙伴签订合作协议
此届进博会,中国中化与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29家合作伙伴签订合作协议,签约数量和涉及范围均创新高。
具体来看,在能源领域,中国中化与沙特阿美、科威特石油、三井物产、卢克石油、维多、切尼尔、嘉能可、源运集团、摩科瑞、伊藤忠等多家国际能源公司签署原油采购和天然气合作协议,持续深化与主要产油国家石油企业、国际能源公司之间的合作,保障原油和天然气进口资源稳定性,并进一步拓展采购渠道,降低采购成本。
在化工领域,中国中化与马石化、梅赛尼斯、双日、巴斯夫、法国苏克丹、奇美实业、台湾化学纤维、盛禧奥、智利ARAUCO公司、思智浆纸、瑞典赛尔玛、陶氏化学、国际纸业、雅保化工、花王等跨国企业签署协议,产品涵盖高品质塑料、甲醇、聚醚多元醇、四溴双酚A、木浆、可可豆等多种原料和化工新材料。此举不仅将促进中国中化自身稳健发展,还将有效保障国内各个行业生产企业的原料供应,满足市场需求,助力产业结构升级。
在数字化与绿色发展方面,中国中化旗下中化国际与霍尼韦尔签订合作协议,在化工厂引入霍尼韦尔先进技术,共同打造低碳转型示范项目,引领国内化工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此外,双方还将在智能制造、数字化工厂、工业物联网等领域加强合作,推动精细化工行业数字化转型。中国中化旗下中化能源在本届进博会主导发起并携手国内外产业方共同成立大宗商品贸易区块链项目合资公司TradeGo,搭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大宗商品国际贸易数字化服务平台,助力产业客户业务拓展和创新。
中国石油与33家合作伙伴签订千亿元采购协议
11月5日,以“‘双碳’目标驱动下的能源转型与国际合作”为主题的中国石油国际合作论坛暨签约仪式在上海成功举办。
论坛期间,中国石油分别与沙特阿美、梅赛尼斯亚太有限公司、斯伦贝谢、西门子能源、贝克休斯等来自全球33家等合作伙伴签署33份采购协议,合同总金额近15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92亿元。
针对未来国际合作和企业间合作,中国石油集团总经理侯启军指出,中国石油愿继续与各国合作伙伴、各界朋友一起在能源转型领域加强互利合作:
一是深化与国际同行在绿色低碳项目上的合作,学习引进国际油气公司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减碳、替碳、用碳、埋碳多措并举,探索碳中和国际合作新路径。
二是加强与“一带一路”重点国家在打造绿色低碳产业链方面的合作,构建完善“一带一路”绿色能源通道,优化“一带一路”绿色产业布局,加强跨文化沟通交流,让绿色切实成为“一带一路”的底色。
三是开展与国内顶尖新能源企业的全方位合作,拓宽合作广度,通过强强联合,构建完善绿色产业结构和低碳能源供应体系。
四是深化与战略供应商在绿色低碳服务领域的全方面合作,持续优化供应商资源结构,大力提升设备能效,探索建立上下游绿色供应链制度体系;
五是加强联合研究及国际交流的务实合作,不断提升参与全球能源治理的能力水平。
中国石化与34家供应商签订415亿美元的采购合同
11月4日,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石化主题论坛暨中国石化交易分团采购签约仪式在上海举行。中国石化与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34家供应商签订了415亿美元的采购合同,约合人民币2655亿元,涉及原油、天然气、化工品和装备材料等11大类、42种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在众多采购合同中,中国石化和美国维吉液化天然气公司签署了一份为期20年、每年400万吨的LNG液化天然气长期购销协议。这也是迄今为止中美双方签订的规模最大的LNG长约协议。每吨LNG液化后约为1400方立方米的天然气,400万吨就是56亿方的天然气,相当于3000多万户家庭一年的用气量。
中国海油绿色清洁订单超签约总额50%
11月5日,中国海油所属公司与13家全球供应商现场签订了采购合同和协议,签约金额创四年来新高,四年累积签约金额突破400亿美元,展现出中国海油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合作的决心和诚意,显示了我国海洋油气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
作为我国首个“海上特区”和首个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工业特行”,中国海油是我国海上最大油气生产商,成立近40年来,累计与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81家国际石油公司共签订228个对外合作石油合同,累计引进外资超2500亿元人民币,海洋石油长期位居我国吸引外资最多的行业之列。
据悉,本届进博会中国海油着眼海洋石油开放合作与绿色能源高质量发展,首次在进博会上与合作伙伴签署LNG合同,绿色清洁能源产品签约金额超过签约总额的50%。
“首秀”进博会的德国企业科思创推出碳减排概念展台
今年“首秀”进博会的德国化工巨头科思创29日在上海表示,其展台完全运用工业生产废料回收再生制造的聚碳酸酯板材搭建而成,尽可能减少了原材料及搭建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以体现“共创低碳未来”的愿景。
科思创首次推出经ISCC PLUS质量平衡认证的低碳足迹聚氨酯原材料MDI和高性能聚碳酸酯塑料。
这些材料目前均由进口原材料制成,均含很大比例的可再生原材料份额,如植物废料、废油脂和植物油,从而替代部分化石资源。这些解决方案可帮助提升终端应用的可持续性,助力实现循环经济甚至碳中和。
科思创展示了Triturn®二氧化碳技术,该技术可将二氧化碳作为极具价值的替代性原材料用于多元醇生产,替代高达20%的化石基原料。
基于Triturn®二氧化碳技术生产的原材料可应用于床垫、运动地坪、纺织纤维以及汽车等领域,以应对不断增长的消费者需求和环保意识。
通过塑料化学回收方案,科思创可使用旧泡棉替代化石原料进行新床垫泡棉生产,从而减少整个价值链的碳足迹。
汽车展区展示了东风汽车集团旗下高端电动品牌——岚图汽车的首款“性能级智能电动SUV”岚图FREE。该展车前大灯灯罩由科思创经质量平衡认证的低碳足迹聚碳酸酯制成,其车身则使用来自科思创的部分生物基汽车清漆固化剂。
赋能“智慧互联”新时代从5G基建到智能终端,科思创为电子电气应用提供的可持续产品系列包括高PCR(消费后回收再生材料)含量的聚碳酸酯,以及基于质量平衡方法的低碳足迹聚碳酸酯,最高可减少80%的碳足迹。
科思创展示了包括用于制造更轻风机叶片且提升叶片生产效率的聚氨酯树脂,帮助提升风电行业可持续性的多款涂料解决方案,以及用于海上风电场电缆保护以延长使用寿命的聚氨酯弹性体,此外还展示了太阳能玻璃透减反射涂层,可将光伏系统发电量提高约3%。
科思创推出应用于拉挤窗框的聚氨酯节能门窗解决方案,用于建筑保温隔热的聚氨酯解决方案,以及可用于木制家具的部分生物基聚氨酯涂料。此外,科思创还展出了一台应用了科思创低碳足迹MDI的海尔“博观”低碳节能冰箱。
杜邦展示多种先进材料和创新解决方案
在此届进博会上,作为杜邦三大业务部之一的杜邦交通与材料事业部,通过绿色能源天地、低碳出行、齐心抗疫、低碳健康生活等主题板块,展示应用于汽车、电子、工业、消费品、医疗、光伏和通信市场的多种先进材料和创新解决方案。
在进博会期间,杜邦交通与材料事业部还与如下多家战略合作伙伴举行了签约仪式及现场活动,包括:
与大陆集团康迪泰克签署合作开发备忘录;
与天津环宇信达签署合作开发备忘录及战略采购协议;
与福建兴迅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与广州星际悦动签署长期战略合作协议;
另外,杜邦兴达(无锡)单丝有限公司还与星际悦动签订了Tynex®品牌授权协议。
此次进博会上,杜邦展示了新能源汽车全方位材料解决方案,涵盖混动及纯电动汽车电池及热管理系统,电机电控,充电基础设施,先进底盘及内外饰,氢燃料电池、储氢罐等应用领域。此外,针对汽车行业可持续发展需求,杜邦在生物基可再生材料,消费后回收材料等领域提供可循环利用的低碳材料解决方案。
为了进一步支持中国和亚洲汽车市场强劲的业务增长,并兑现在首届进博会许下的投资承诺,杜邦位于张家港保税区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内的粘合剂工厂也将于进博会期间(2021年11月10日)正式动工。新工厂投资额约3000万美元,生产面向汽车行业客户的粘合剂产品,预计将于2023年初投产。
作为中国“十四五”计划开局之年,风电、光伏发电已经进入新发展阶段,两者发电总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1%左右。为应对中国高速发展的光伏行业挑战,杜邦推出了轻质、易清洁、散热性好的杜邦™ Tedlar®透明背板材料。
拜耳携旗下三大业务板块
处方药、健康消费品和作物科学共同亮相
秉承“共享健康,消除饥饿”的企业愿景,拜耳携旗下三大业务板块处方药、健康消费品和作物科学共同亮相。
此次,拜耳将重点展现包括肿瘤治疗、糖尿病管理、心血管健康、细胞与基因疗法和精准诊断在内的医疗创新成果,同时分享涵盖营养、消化道健康、头皮健康、抗过敏等领域的自我保健方案,以及领先的现代农业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本土实践。
在处方药领域,前列腺癌治疗药物诺倍戈®(达罗他胺)作为一款口服雄激素受体抑制剂(ARi),分子结构独特,与受体亲和力高,从而可抑制受体功能和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诺倍戈今年在中国获批上市,用于治疗有高危转移风险的非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
作为拜耳为中国糖尿病患者提供的一项可穿戴“黑科技”设备,拜耳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CGMs)通过提供分钟级连续的组织间液葡萄糖信息,为患者自我血糖管理和医生临床治疗方案的决策提供依据。该系统近期在海南博鳌乐城先行区获批临床使用,这也标志着拜耳糖尿病智能全程管理创新模式的正式开启。
在健康消费品领域,针对消费者日益品质化、多元化和精细化的健康需求,拜耳将呈现一系列创新、高品质、科学证实的健康消费品。
在作物科学领域,拜耳植保、种子和数字化三大业务领域本地实践悉数参展,引领农业转型,构筑更可持续的粮食系统。在已有近100款植保产品的基础上,拜耳正式向中国市场推出其首款创新型氨基酸类生物刺激剂安必神®,进一步彰显了拜耳“作物大健康”业务的理念——环保、健康、品质、效益。该产品能够充分发掘作物的生长潜力,使作物生长旺、活力好、抗逆强、产出高,并帮助农民增产丰收,为土壤环境与消费者的品质餐桌保驾护航。
凯赛生物携两大品牌产品全面助力碳中和
走进第四届进博会人文交流馆(E3)山西省展厅,在转型发展蹚新路新板块新材料展区,陈列着柔软多彩的服装布料,还有用这些布料制成的服装,它们都出自凯赛生物。这些服装看似平常,却科技含量十足,均是以玉米和秸秆等生物质废弃物为原材料,以合成生物技术生产的生物基聚酰胺材料制作而成,与普通服装相比,更耐磨、更阻燃。制作服装仅仅是“合成生物”应用的一个方面。采用“合成生物”技术生产的原料还可以用来制作地毯、帘子、轮胎,在汽车轻量化、风电卡片、航空航天、铁路交通材料等领域,市场前景广阔。
凯赛生物的展示区前,吸引了许多观展人员驻足。他们或拍照留存资料,或详细询问产品用料,更不时有人用手触摸感受与普通服装的不同。“完全颠覆了认知。”一名江苏观展人员表示,在了解了凯赛生物后,自己有两个“没想到”。“一是在传统工艺中,聚酰胺只能通过石化原料合成,没想到也能从玉米等生物中提取;二是没想到煤炭大省山西也有科技含量如此高的合成生物产业园区。”这名观展人员表示,用“玉米”做的服装无论手感还是外观和普通服装并无差异,但却更环保。
“相较于传统石油基聚酰胺,凯赛的生物基聚酰胺系列产品是一种来源更环保、性能更优异且可持续性更强的生物基新材料,可广泛应用于纺织、工程材料领域,真正实现原料可再生、产品可回收、成本可竞争。”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此次进博会,凯赛生物带来旗下两大品牌产品:高性能纺织材料—“泰纶”和工程材料—“ECOPENT”,全面展现生物制造在衣用住行中的应用场景,助力碳中和。
据介绍,泰纶生物基含量高达45%—100%,可有效减少纺织行业石油等化石基原料的使用,降低了碳排放。其纤维产品具有优异的低温易染、柔软亲肤、易吸易排、耐候耐磨等的服用特性。ECOPENT可广泛应用于轨道汽车、风电、管材、电子电气、工业、消费品、复合材料及薄膜等领域,具有高强度、高耐热性、尺寸稳定性好等优异性能。
陶氏正式推出其面向亚洲市场的碳捕获解决方案
陶氏正式推出其面向亚洲市场的行业领先碳捕获解决方案,包括创新配方的UCARSOL™ 和SELEXOL ™,以及专业溶剂管理和维护服务。基于此,电力、炼油、化工、钢铁、化肥等行业的客户现在可以通过更有效、更低成本的碳减排和利用技术实现碳峰值和中性目标。
大华环保服务(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与陶氏签署碳捕获胺服务合作协议,成为中国首家采用新推出的解决方案的合作伙伴。
"作为世界领先的材料科学公司,陶氏拥有独特的技术和专业知识,帮助客户应对紧迫的气候变化问题,"陶氏工业解决方案亚太区商业总监维坎·唐肯吉里辛(Vichan Tangkengsirisin)表示。"中国企业和行业正在积极制定碳峰值和中和行动计划,以响应中国政府的'30+60'战略目标。陶氏致力于提供高效和低成本的碳捕获解决方案,以帮助客户进行能源转型和碳减排工作。
基于公司80年的气体处理专业知识,陶氏的专用溶剂解决方案是针对有效减少客户在工业过程中的碳排放量而量身定制的,特别是用于捕获生产蓝氢、生物能源和其他工业工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
综合气化联合循环工厂在捕获副产品二氧化碳和硫化氢时共同生产"蓝氢"。道指的UCARSOL™和SELEXOL™溶剂和技术有效地含有90%以上的二氧化碳。捕获的二氧化碳可以应用于二氧化碳基于增强型石油回收(EOR),这是二氧化碳的最大应用之一。
陶氏为油田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ELEVATE™与陶氏特种表面活性剂的混杂气体泡沫符合性解决方案。此外,陶氏DOWTHERM™热流体使集中太阳能 (CSP)客户能够实现有效生产,同时实现碳峰值和中和目标。
在亚洲首次亮相之前,陶氏的碳捕获解决方案已在日本、韩国和泰国的电力和炼油厂的试点项目中部署,产生了出色的生态和经济效益。该解决方案使陶氏客户能够以最低的资本投资减少碳排放和温室气体排放。在许多情况下,转换可以在线完成,无需工厂关闭,帮助客户将蒸汽消耗节省10%到40%。
此外,陶氏还与普利特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助力汽车轻量化、发展新能源汽车领域共同创新。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润滑油信息网微信公众号(sinolub)
作为世界500强,加拿大石油拥有丰厚的油砂矿资源,经营着世界上最大的基础油精炼厂之一,调配并包装生产出多种润滑油成品。
南京东沛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DU-HOPE INTERNATIONAL GROUP)是一家成立于1978年的专业外贸企业,注册资金3900万元。
北京龙润凯达石化产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中国北方地区润滑油基础油销售量最大的贸易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