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的一份新报告,2024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容量的70%以上来自亚洲,这凸显了全球能源转型的差距在加大。
《可再生能源统计2025》于7月10日发布,显示亚洲去年新增了71%的可再生能源容量。中国独自引领了这一增长,对太阳能和风能进行了大量投资。相比之下,非洲仅新增了全球容量的7.2%,尽管全球都承诺实现包容性清洁能源增长,这暴露了地区间的差距正在扩大。
欧洲和北美分别贡献了12.4%和7.8%,这突显了即使在发达经济体中,能源转型的进展也不均衡。这些数据引发了对能源转型速度和公平性的担忧,特别是在那些在投资和部署方面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和脆弱国家。
IRENA总干事弗朗切斯科·阿德里亚诺·拉卡梅拉指出,虽然可再生能源的繁荣正在改变全球能源市场并推动电气化,但投资仍然集中在少数地区。他强调了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以实现能源获取、推动绿色工业发展和增强韧性。
联合国气候变化执行秘书西蒙·斯特尔补充说,弥合投资差距对于实现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翻三倍的全球目标至关重要。尽管2024年全球新增了创纪录的473吉瓦(GW)可再生能源容量,但这仅达到了实现《COP28》协议中设定的11,000吉瓦目标所需速度的60%。
COP28,即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23年11月30日至12月13日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举行。会议汇集了世界各国领导人、谈判代表、科学家和活动家,共同评估《巴黎协定》下的全球进展,并就限制全球变暖的新承诺进行谈判。由阿联酋主办的COP28是首次正式协议提及需要从化石燃料向清洁能源过渡,这突显了气候行动的日益紧迫性。
报告还强调了太阳能日益重要的作用,2024年太阳能占所有新增可再生能源的四分之三。全球可再生能源电力增长了8.9%,而可再生能源占总电力生成的近36%。
如果不对欠发达地区采取加速政策行动和提供资金,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警告称,能源差距将继续扩大,阻碍全球南方的气候目标和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