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思特 | 泵业发展的隐形守护者

 2025-07-23  润滑油信息网
泵业的脉络、现状与未来✦"泵"作为能量转换装置,其核心功能是将电动机、内燃机等原动机的机械能转换成流体介质的动能或势能,实现流体介质的定向输送、增压或循环。作为“现代工业的心脏”,泵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市政、能源、医...

  泵业的脉络、现状与未来

  ✦

  "泵"作为能量转换装置,其核心功能是将电动机、内燃机等原动机的机械能转换成流体介质的动能或势能,实现流体介质的定向输送、增压或循环。

  作为“现代工业的心脏”,泵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市政、能源、医疗等领域,2024 年,我国泵市场规模已达到 2,334.46 亿元。未来,在碳中和目标推动下,传统工业领域需求升级,清洁能源、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等新兴需求增长,同时叠加石化、核电、航天等核心领域重要零部件的国产化替代需求,我国泵产品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预计到 2030 年将达到 2,787.46 亿元。

  泵的分类及应用领域

  按工作原理

  ◉叶片式泵

  ◉容积式泵

  ◉射流泵等

  按输送介质

  ◉水泵

  ◉气泵

  ◉泥浆泵

  ◉真空泵等

  按驱动方式

  ◉电动驱动泵

  ◉涡轮机驱动泵

  ◉内燃机驱动泵

  ◉磁力驱动泵

  ◉气/液驱动泵

  按应用领域

  ◉石油(深井采油泵、潜油泵、石油炼制用泵等)

  ◉化学工业(耐腐蚀泵、流程泵、屏蔽泵、计量泵等)

  ◉商业配套(消防泵、喷淋泵、屏蔽泵、变频增压泵、热泵、

  循环水泵等)

  ◉农业(灌溉、排涝用水泵等)

  ◉其他

  ✦泵的结构及材质

  ✦

  泵的结构设计需匹配其工作原理(如叶片式、容积式),而金属零件作为核心动力和传输部件,直接影响泵的强度、耐磨性、密封性及使用寿命。

  泵产品分类

  1叶片式泵

  以离心泵为例,其核心金属零件:叶轮、泵轴、轴承、泵壳、连接件和密封部件

  2容积式泵

  以齿轮泵为例,其核心金属零件:齿轮、泵体、端盖、齿轮轴,和密封部件

  ✦泵业发展的隐形守护者

  ✦✦

  在泵零件的加工过程中,切削液的应用广泛且关键,主要针对金属切削、磨削、钻孔等机械加工工序。不同泵零件因材料、精度要求和工艺特点,对切削液的需求各有侧重。正确选用优质切合适的切削液,不仅能优化加工流程,提升生产效率,还能显著降低生产成本,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零件

  常用材质加工工艺切削液要求

  泵壳铸铁、不锈钢• 大型面铣削

  • 深孔钻削铸铁:过滤性能好的乳化液,避免铁屑沉积。

  不锈钢:耐腐蚀合成液。

  叶轮不锈钢、铸铁、青铜、钛合金(高端泵)• 车削/铣削

  (叶轮流道型线加工)

  • 精密磨削不锈钢:含极压添加剂(EP)的乳化液或半合成液,防加工硬化。

  铸铁:防锈型乳化液(避免石墨粉堆积)。

  轴承轴承钢、碳化硅、不锈钢• 车削

  • 磨削高冷却半合成液(浓度8-10%)

  低粘度合成液(过滤精度≤10μm)。

  轴套碳钢、合金钢、青铜• 精密车削

  • 磨削青铜:无硫切削液

  (避免铜化学腐蚀)。

  密封环碳化硅、石墨陶瓷、硬质合金、青铜• 金刚石砂轮磨削

  • 激光加工

  (精密微孔)洁净度合成型切削液

  (过滤精度≤5μm)。

  ✦客户应用

57ed0358-0609-4e8e-a714-ca451c9003b7.jpg

  马思特高性能切削液产品系列,长期致力于为全球能源效率领域的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成本节省方案,已为国内许多泵行业领域的客户成功解决了切削过程中的润滑、冷却及防锈等关键问题,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

  客户痛点

  沉降问题

  铸铁加工中产生的铁屑、粉末易与切削液混合,若切削液沉降性能差,杂质悬浮会附着在工件表面,导致加工表面污染 , 增加清洗成本。

  防锈性能

  削液的防锈性能不足时,会引起泵壳体在加工后短期内生锈。

  泡沫问题

  在软水和高压工况下加工时,常会导致切削液泡沫激增,大量的泡沫覆盖在加工区域表面,阻碍切削液与刀具、工件的直接接触,从而降低切削液的冷却性能,刀具(如钻头、铣刀)的磨损速度加剧等,增加停机风险。

  Sales Value

  为客户提供的价值

640 (5).gif

  在泵领域,马思特高性能切削液凭借卓越的稳定性和适应性,赢得了众多客户的信赖与好评,通过创新配方体系与系统配套服务,助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持续推动行业向更高效、更绿色的方向迈进。


(来源:中国润滑油信息网)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润滑油信息网微信公众号(sinolub)
润滑油信息网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审核通过可见)

评论记录:

暂无评论——欢迎您的点评!
声明:凡标明“中国润滑油信息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润滑油信息网”的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润滑油信息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内容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润滑油信息网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广告 商业广告,理性选择
广告 商业广告,理性选择
Copyright © 2005-2025 Sinolu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