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商务部办公厅、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汽车维修数据综合应用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根据通知内容,未来汽车后市场将会加速汽修服务信息数据的库建设。这意味着,四部委联合整治汽车后市场服务小、散、乱等不良现象的决心。
为什么要整治汽车后市场?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持续高速发展,机动车和驾驶人保有量持续高位增长。截至目前,中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93亿辆(汽车突破3亿辆),驾驶人达4.79亿人;每年新登记机动车3000多万辆,新领证驾驶人2000多万人,总量和增量均位居世界第一。
然而与机动车的保有量相比,我国汽车后市场在服务水平、服务质量等方面却远远没有达到与机动车保有量相匹配的水平,企业大多“小、散、乱”,零整比居高不下、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突出。
据新京报报道称,其记者曾卧底两家知名汽车品牌4S店,发现诸多4S店维保乱象。包括4S店员工在车辆定损前砸坏零配件、车主购买的清洗剂被倒掉、推销超量油液再被截流回收,还有机油以次充好,轮胎改码修改日期规格、零部件翻新回收等诸多乱象。
据报道,一家汽配店的王老板表示,以一桶300元的机油为例,如果正常售卖,机油成本在200元左右。如果以次充好,汽配店可以将机油价格降低到100元左右。正品壳牌机油,市场价一般在100元左右。假机油则可能按照65元的价格来卖。
而这些假机油、真假混装、过期机油的危害,王老板介绍说,积炭过多造成拉缸、爆油、爆瓦都是可能的事,动力缺失、车抖,也都有可能发生。
轮胎方面,磨标胎是最为突出的问题。有些次品轮胎,在被汽配店修改“身份”(改码)后,继续当做正常轮胎售卖。有汽修老板举例称,多年前曾有厂家因将145轮胎误做成155,只能以低价处理了1万条轮胎,处理价格为30元左右,这批轮胎到市场上也曾被人收购后按照正品轮胎售卖。
轮胎抹去条形码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产品有瑕疵,二是“串货”,三是水货。抹去条形码就相当于把轮胎信息给“黑”了,无法查找轮胎的具体信息,真假更无从辨别,出现质量问题无法享受三包,所以价格也便宜。现在市面上大部分的磨标胎走的都是“串货”渠道,可以说,“串货”是无条形码轮胎横行的罪魁祸首。
数字化时代,帮助汽后市场良性竞争
中国汽车后市场是万亿级的市场,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到2025年左右汽车后市场规模预期将达到2万亿左右的水平。而我国的汽车后市场要发展,需要的是廓清风气,换回健康的发展模式。
值得庆幸的是,中国汽车行业在面对全球疫情挑战的同时,也在酝酿革新的机遇。变革之风早已兴起,在汽车产业当中的生态圈、价值链都在智能化、数字化时代重新被定义,尤其是汽车后市场,其模式、价值正在发生颠覆性的变化。
《关于深化汽车维修数据综合应用有关工作的通知》的发布,是监管部门借助数字化手段的加强严格执法检查的态度——这个信息数据库就像一份汽修版的电子病历,汽修店对每辆车的维修记录都将被记录在册,包括采取了哪些维修措施,用了什么牌子的零部件,各个项目如何收费等。信息透明化建立的评价机制,将倒逼汽修门店由销售角色向服务角色转型,推动汽车后市场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