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之战持续将近一年,寒冬临近也迫使欧洲企业加快寻求新的出路。在此关键时刻,竟然有某些国家在怂恿欧洲与中国贸易脱钩?
对此,中国外交部部长华春莹以一张长图并配文“跟中国脱钩?他们说不!”,回应欧洲企业不与中国脱钩的原因!
欧洲压力爆表!高端产业求生转战中国!
第三季度以来,欧洲面临的能源危机越发明显。电力、天然气、原油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企业陷入生存危机。在能源持续紧张的情况下,仅凭缩减产能无法维持企业长久运作,因此欧洲企业不得不将合作目光转向其他战场。而中国,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回顾近期欧洲企业动态
▶英国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第二季度,在英格兰和威尔士破产的公司数量达到5629家。
▶意大利:到2023年上半年,能源价格上涨带来的通胀或致该国至少12万家小型企业倒闭。
▶有公司估算,明年荷兰的企业破产数量将急剧增加,并预计2023荷兰将有约4100家破产企业。
▶法国炼油厂前段时间已经出现了长达2周的罢工,导致法国超1/5的加油站陷入“油荒”。
万华化学、巴斯夫、陶氏等在欧工厂也面临成本危机,利润大幅缩水,纷纷减产在欧洲当地的产能。
▶万华化学:10月24日公告,公司主要化工原料、欧洲公司能源成本同比大幅上涨,前三季度营业成本1086.13亿元,同比增长39%。其中,位于匈牙利的35万吨/年MDI装置和25万吨/年TDI装置,已于今年7月开始停产检修。
▶陶氏:10月21日公布财报,公告显示公司2022财年三季报(累计)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为39.69亿美元,同比下降13.25%。
▶巴斯夫:10月12日发布了2022年第三季度初步业绩,公司预计报告期内实现净利润9.09亿欧元,同比减少27.5%。其中,已开始购买氨,而不是生产氨,以减少其路德维希港工厂的天然气消耗,30万吨/年TDI产能也可能受到影响。
▶敦刻尔克铝业公司:已经减产了15%,后续可能会减产22%,主要原因是由于法国电力供应短缺、电价高企。
▶道达尔能源:对其法国Feyzin25万吨/年裂解装置进行停工检修工作。
▶科思创:处于德国的工厂,可能面临关闭化工生产设施甚至整个工厂的风险。
▶美国铝业公司:在挪威的铝冶炼厂产量将削减三分之一。
为各国来华投资提供便利!德国率先入局!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欧洲工业心脏的德国,其总理朔尔茨在11月4日开启其首次访华之旅,带了12家德国企业代表一同前行。这12家企业涵盖了化工、汽车、制造业、医药等德国高端产业,其中包括巴斯夫、拜耳、瓦克化学等知名大企。
这么多巨头企业跟随朔尔茨访问中国,这也向中国市场传递了一个有力信号,那就是德国工商业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特别是在这个中德经贸关系出现一些杂音的背景下,更证明了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吸引力。
加之近年来,我国不断实行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积极完善各项贸易政策,为各国企业来华投资提供便利,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11月7日,在外交部的例会上,汇丰发布的《海外企业看中国2022:共享RCEP新机遇》调查报告显示:
超80%受访企业预计未来一年的中国业务将实现增长,
75%的受访企业表示计划未来24个月内拓展在华供应链,
93%的RCEP成员国受访企业预计增加对华贸易往来,其中超40%企业预计未来一年中国业务将增长至少30%。
中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德国对中国投资同比大增30%。德国作为欧洲经济的“火车头”,此次带企访华或将掀起一场欧洲企业来华投资的潮流。由此可见,未来将会有更多外资企业涌入我国,我国产业链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产能涌入,全球化市面临大变局!
欧洲作为全球第二大化工品生产基地,约占全球化工品销售额18%。其中,MDI占全球产能27%、TDI占全球产能25%,欧洲环氧丙烷产能占全球25%,维生素A占全球产能的49%,维生素E占全球产能的33%,蛋氨酸占全球产能30%,纯碱产能占全球的18%,轮胎出货量占全球20%,欧洲也为全球重要的农药生产基地。
若欧洲继续缩减产能,将会导致全球的供应链出现问题,绝大部分化工产业的供不应求格局有望加剧,而国内化工格局也在二级市场迅速出现攀升态势。能源危机引发的化工市场变革已经显现,全球化工产业链逐渐转移,新的供需关系开始变化,或将导致市场新的价格体系和供应格局发生改变。
目前多种举措标明,将会有更多欧洲外企涌入我国。2022年,我国因为外部环境变化、疫情反复等因素干扰,经济增长压力不减,前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速仅有3%。而80%的行业需求收缩明显,其中原料类行业需求收缩最明显,煤炭、钢铁、化工和有色增速降幅普遍超过10个百分点,基础化工等原材料类行业净利率显著下滑,商贸零售表现均不佳。高端产能涌入国内,有助于缩减国内化企的采购运输成本,或将缓解国内市场的高价紧张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