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全球石油需求至少需要十年才会见顶

 2024-05-31 发布人:中国石油石化
全球石油需求将持续增长直至2034年,中国、印度等亚洲新兴市场是主要贡献者。2034年达到峰值高盛分析师表示,电动汽车销售势头的放缓将使石油产品需求至少还能增长十年。与此同时,预计中期内供应仍将受到限制,部分原因是原油和相关产品生产资本支出...

  全球石油需求将持续增长直至2034年,中国、印度等亚洲新兴市场是主要贡献者。

  2034年达到峰值

  高盛分析师表示,电动汽车销售势头的放缓将使石油产品需求至少还能增长十年。与此同时,预计中期内供应仍将受到限制,部分原因是原油和相关产品生产资本支出放缓。根据分析,高盛预测未来布伦特原油价格将达到每桶75至90美元。

  据报道,华尔街银行分析师将2030年石油需求预测从之前的1.06亿桶/日上调至1.085亿桶/日 。

  高盛目前预计全球石油需求将在2034年达到峰值,约为1.1亿桶/天。以Nikhil Bhandari为首的该行分析师表示,此后几年石油需求将处于平稳状态,复合年增长率需求将温和下降0.3%,直至2040年左右。”

  相比之下,总部位于巴黎的国际能源署(IEA)对全球石油需求的前景更加悲观,该机构去年10月的一份报告指出,清洁能源转型的势头目前足够强劲,全球石油需求将在2030年之前见顶。

  在石油产品中,高盛预计汽油需求将在4年内达到峰值,中间馏分油(柴油和航空燃油)需求将在2030年代中期达到峰值。从地区来看,亚洲新兴市场预计将推动全球大部分石油需求增长。

  分析师表示,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的大部分将来自以中国和印度为首的亚洲新兴市场,这与所有其他预测人士的观点一致,他们预计这两个经济体将成为未来十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的最大贡献者。

0 (3).jpg

  全球石油需求维持增长的部分原因在于近期电动汽车销售停滞不前。高盛分析师表示,这一趋势增加了非内燃机汽车普及缓慢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到2040年,石油需求可能会继续增长至1.13亿桶/天左右。

  高盛最近在一份报告中表示 ,“全球电动汽车的销售势头正在放缓,而混合动力汽车(HEV)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的竞争力比最初想象的要强。”

  高盛研究分析师Kota Yuzawa表示,“随着销量下滑,该团队对电动汽车销售的悲观看法越来越有可能是对的。”

  高盛认为,纯电动汽车销售放缓是由于人们对电动汽车资本成本的担忧日益加剧、今年美国和其他地区选举的政府政策不确定性以及对快速充电站短缺的担忧。

  高盛分析师在报告中指出:“电动汽车市场正面临一些阻力——一些欧洲市场的电动汽车补贴正在削减,持续的价格竞争导致原始设备制造商的利润面临压力,并放缓了原始设备制造商对新电动汽车的投资步伐。”

  Yuzawa说:“一些汽车制造商表示,对续航里程和充电基础设施的担忧正在增加。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消费者对购买电动汽车产生疑虑。”

  能源结构转型加速

  过去几年,石油市场发生动荡,一方面,受新冠疫情影响,石油市场屡次陷入危机;另一方面,俄乌冲突引发的全球能源危机也导致全球贸易重新洗牌。

  乌克兰危机给全球能源系统带来了深远影响,导致全球能源供应受到冲击,能源短缺和能源价格上涨随之而来,凸显了能源结构有序转型的重要性。随着能源转型推进,全球石油年均需求增长幅度将在未来几年放缓,预计将从2023年的240万桶/日萎缩至2028年的40万桶/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随着电动汽车不断发展、生物燃料使用增加以及燃料使用效率的提高,2026年后,用作运输燃料的石油使用量或将下降。

  在当前的市场和政策条件下,由于石化工产业和航空出行领域的持续增长,预计2022年至2028年总体石油消费将继续增加。报告预计,2022年至2028年,全球石油需求将增长6%,2028年全球石油需求将达到1.057亿桶/日,比2022年增加590万桶/日。

  石化部门仍将是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的主要引擎,液化石油气(LPG)、乙烷和石脑油占2022年至2028年增量的50%以上。随着各国边境重新开放,航空出行恢复正常,航空业将强劲扩张。预测期内,航空燃油需求将迅速大幅增加,增幅达200万桶/日,居所有成品油之首。由于燃油产品能效的提高和电动车的销售,交通用油需求在2028年达到顶峰。从2024年起,全球汽油需求将下降,而柴油将增加60万桶/日。

  新兴经济体强劲的石化需求和消费增长将抵消甚至超过发达经济体的收缩。要想更快实现国际能源署的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降低石油总需求,需要采取额外的政策措施并改变人们的行为。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润滑油信息网微信公众号(sinolub)
润滑油信息网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审核通过可见)

评论记录:

暂无评论——欢迎您的点评!
声明:凡标明“中国润滑油信息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润滑油信息网”的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润滑油信息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内容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润滑油信息网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广告 商业广告,理性选择
广告 商业广告,理性选择
CopyRight © 2005-2024 Sinolu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