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力化工将被注销!石化行业的竞争逻辑变了

 2025-08-26  润滑油信息网
日前,恒力石化发布公告,全资子公司恒力炼化将吸收合并另一家子公司恒力石化(大连)化工有限公司(简称恒力化工)。恒力化工将依法注销。这则消息看似只是企业内部的常规调整,但若深入剖析便会发现,其背后正折射出石油化工行业的全新变局。这两个公司的架...

  日前,恒力石化发布公告,全资子公司恒力炼化将吸收合并另一家子公司恒力石化(大连)化工有限公司(简称恒力化工)。恒力化工将依法注销。

  这则消息看似只是企业内部的常规调整,但若深入剖析便会发现,其背后正折射出石油化工行业的全新变局。

  这两个公司的架构整合,实则是中国民营炼化巨头对“原油—新材料”全链条价值挖掘的深度重构。

  在产能过剩时代,石油化工行业正从规模竞争转向效率竞争。

073dc687-587e-4868-a4f2-67a744648519.jpg

  两家子公司合并  

  作为吸收合并的主体,恒力炼化成立于2014年3月,注册于辽宁省大连长兴岛经济区长松路298号,是恒力石化全资控股的核心子公司。


图片源自:恒力集团官网

  其运营的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中国首个民营大炼化项目。

  该项目被纳入国务院文件,还被誉为振兴东北的标志性工程及辽宁省“一号工程”,已于2019年全面投产。

  在产品布局上,恒力炼化主要产出汽柴油、航空煤油、润滑油基础油等炼化产品,同时生产PX、苯、乙烯、聚乙烯等化工原料,有效缓解了国内相关产品的进口依赖。

  财务数据显示,恒力炼化净资产达1134.7亿元,负债总额802.3亿元,资产负债率70.7%;2024年实现营收2269.7亿元,归母净利润19.8亿元。

  被吸收合并的恒力化工于恒力炼化成立两年后在同一地址注册,同样为恒力石化全资子公司。

  该公司聚焦炼化产品及高端化工品生产,与恒力炼化共同构成恒力集团炼化业务核心集群,重点布局高端功能性聚酯薄膜、高性能特种工业丝、锂电隔膜、高性能树脂等新材料项目。

  恒力化工资产总额705.8亿元,负债总额604.9亿元,资产负债率85.7%;2024年实现营收421.1亿元,归母净利润23.7亿元。

  两者的财务特征形成鲜明互补。恒力炼化负债率更低但利润率相对有限,恒力化工虽负债率较高却具备更强的盈利能力。

  此次合并后,既能降低恒力化工的负债水平,又可通过业务协同拉高恒力石化整体利润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应对产能过剩  

  恒力石化公告明确指出,本次吸收合并基准日定为2025年7月31日,完成后恒力化工将依法注销,其全部资产、债权、债务及各项权利义务均由存续经营的恒力炼化承继。

  目前,恒力石化旗下核心子公司包括恒力化纤、康辉新材料、恒力化工、恒力炼化、恒力投资等。

  其中,炼化业务主要集中于恒力炼化与恒力化工两大平台。作为集团的核心利润来源,炼化板块不仅营收占比高,且利润率突出。

图片源自:恒力集团官网

  财务数据显示,2024年恒力石化实现营收2362.73亿元(同比增长0.63%)、净利润70.44亿元(同比增长2.01%),是石油石化行业中少有的营收与利润双指标正增长企业。

  不过,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收与净利润双双下滑,这与当前行业整体承压的现状密切相关。

  从行业层面看,2025年我国炼油产能预计突破9.8亿吨,但产能利用率却持续走低。

  截至3月份,我国独立炼厂产能利用率降至58.51%,地方炼厂降至59.5%,主营炼厂降至77.4%,拖累全国炼油产能利用率下滑至70.3%。

  与此同时,受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及新能源重卡替代影响,国内成品油消费首次出现同步下滑,汽柴油销量同比分别下降4.2%和6.1%。

  但高端化工材料自给率不足40%,供需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

  在此背景下,国家大力推行“减油增化”政策,明确淘汰200万吨以下落后炼油装置,鼓励企业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新材料领域转型。

  国内炼化企业积极响应,如独山子石化成为茂金属聚乙烯国产化先锋;浙江石化打造全球最大POE生产基地;荣盛石化金塘新材料项目填补国内空白;中国石化在高端聚烯烃领域实现多点突破...

  恒力石化亦紧跟政策导向,布局160万吨树脂等新材料项目,通过产品结构升级满足高端化工品市场需求。

  然而,新材料转型伴随着更高的环保投入与技术升级成本,叠加行业产能过剩压力,市场的激烈竞争及产品价格下行导致企业利润空间持续压缩,行业亏损面不断扩大。

  在此形势下,企业唯有从内部寻求变革、提升核心竞争力,才能在行业洗牌中站稳脚跟。

  行业进入整合期  

  当前,石油化工行业正加速进入整合阶段,竞争焦点已从单纯的规模扩张转向一体化效率的比拼。

  此前,荣盛、盛虹等头部企业已率先开启整合升级模式。

  以荣盛石化为例,其通过吸收合并全资子公司浙江荣翔化纤,精简管理层级与重复职能,实现生产、销售、研发的集中化管控。

  这一调整不仅降低了行政成本,更推动化纤板块生产效率显著提升。

  在此基础上,荣盛石化依托浙江石化构建起“原油-芳烃-烯烃-高端化工品”全产业链,通过炼化-化工联产模式大幅提高产品毛利率。

  如今来看,荣盛的整合路径与恒力石化此次子公司合并可谓异曲同工。

  在行业产能利用率下滑、竞争压力持续加剧的背景下,企业唯有通过优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才能在激烈竞争中突围。

  荣盛与恒力的合并动作,正是提升一体化效率的关键实践。

  在管理方面,恒力石化明确表示,本次吸收合并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公司管理架构,提高运营效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管理成本。

  在物料互供层面,合并之前恒力化工生产所需的PX虽有恒力炼化产出,却存在

  外售再采购的冗余环节,部分原料仍需依赖外部市场。

  合并后,通过内部管道直供,不仅减少中间物流损耗,更直接降低采购成本。

  此外,两者在能源循环利用与技术耦合上的协同发力,将进一步增强公司整体竞争力。

  通过这一系列整合,恒力石化得以将更多资源聚焦于新材料领域。比如,可以进一步加大高性能特种工业丝的研发投入和产能支持,巩固已有的市场地位。

  回顾2016-2022年,民营炼化企业经历了高速产能扩张期,通过新建工厂、扩大规模抢占市场。但随着市场趋于饱和,行业已进入存量整合的新阶段。

  恒力石化注销恒力化工,或许只是行业整合的一个开端。而石油化工企业通过深度协同释放管理红利,正成为穿越周期的核心武器。


(来源:石油Link)
    Tags: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润滑油信息网微信公众号(sinolub)
润滑油信息网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审核通过可见)

评论记录:

暂无评论——欢迎您的点评!
声明:凡标明“中国润滑油信息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润滑油信息网”的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润滑油信息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内容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润滑油信息网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广告 商业广告,理性选择
广告 商业广告,理性选择
Copyright © 2005-2025 Sinolu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