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某国际润滑油品牌以KA渠道(关键客户直供)名义,向大型修理厂提供的供货价竟低于授权经销商拿货价时,行业积压多年的矛盾终于爆发。“干了十几年润滑油!渠道崩了、信誉没了”,一位经销商的怒吼道出了整个群体的困境——在品牌方与终端客户的双重挤压下,传统经销商正沦为价值链条中最脆弱的一环。
渠道之困:从“利润伙伴”到“成本包袱”
润滑油行业传统的“品牌-经销商-修理厂”价值链正在断裂。品牌方为追求销量规模和市场份额,纷纷绕过经销商开展直供业务:
价格倒挂冲击:经销商拿货价比修理厂直供价高12%;
客户关系崩塌:多年维护的修理厂客户要求按直供价结算,否则转投别家;
服务价值归零:经销商承担的仓储、配送、账期、技术服务等成本成为沉没成本。
这种“去经销商化”趋势背后,是品牌方对渠道价值的重新评估——当销量压力大于渠道忠诚度时,经销商自然成为被牺牲的对象。
博弈之局:品牌方的“阳谋”与“无奈”
品牌方的选择看似短视,实则有其内在逻辑:
资本市场压力:上市公司需要规模增长支撑市值;
竞争格局恶化:国产品牌崛起,价格战加剧,倒逼外资品牌放下身段;
终端格局变化:修理厂连锁化、平台化,集采规模扩大,议价能力增强。
一位品牌方区域经理私下坦言:“我们知道会伤害经销商,但如果不做,竞争对手就会抢走这些大客户。”这种“囚徒困境”使得每个品牌都难以独善其身。
生存之问:经销商的“自救”与“出路”
面对生存危机,经销商群体正在分化:
投降派:接受现实,成为品牌方的配送服务商,赚取微薄配送费;
反抗派:联合组建区域联盟,自创品牌或代理小众高利润品牌;
转型派:向前延伸做终端连锁,向后整合做OEM业务,摆脱单纯贸易角色。
浙江某经销商负责人指出:“单打独斗的时代结束了,要么抱团取暖,要么转型求生,没有第三条路。”
未来之战:价值链重构与角色再定义
润滑油的渠道竞争正在进入新阶段:
服务专业化:从“搬箱子”转向提供技术咨询、设备养护、库存管理等增值服务;
渠道多元化:电商平台、整车厂售后、保险公司事故车业务等新渠道崛起;
产品差异化:新能源车专用油液、长寿命配方、可生物降解产品等细分市场成为蓝海。
真正的危机不在于价格战本身,而在于经销商能否重新证明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在线调查:您认为当前润滑油经销商面临的主要困境源于哪些方面?(可多选)
A. 品牌方 KA 渠道(如直供修理厂等)低价供货,直接冲击经销商价格体系与市场份额
B. 品牌方 “涨价去库存”,将库存压力转移给经销商,且未充分沟通、兼顾经销商利益
C. 新能源车普及,传统燃油车润滑油需求持续萎缩,市场进入存量博弈
D. 电商平台、连锁养车品牌(如途虎等)等新兴渠道快速分流,终端客户被大量抢走
E. 润滑油产品同质化严重,行业陷入低价竞争,经销商利润被大幅压缩
F. 对单一品牌依赖度过高,缺乏多品牌布局或差异化策略,抗风险能力弱
G. 私域运营、服务能力不足,难以从 “单纯卖产品” 向 “产品 + 服务” 模式转型
H. 厂家压货要求严苛,且在营销、培训等政策支持上不到位,经营周转压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