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性价比”这个概念悄然流行,成为许多消费者选择商品时的准则。许多车主受这一观念影响,在挑选轮胎时也讲究“性价比”,企图选择一款性能好且价格低廉的轮胎产品。在不少车主心目中,“性能”就是指轮胎的更换周期,更换周期长的轮胎就是性能好的轮胎。但是,轮胎作为一款结构复杂的商品,更换周期仅仅是其众多技术指标中的一个,除了上述所说的耐磨性之外,还有抓地性、静音性、操控性、舒适性,以及面对不同复杂路况时所必备的各种性能。
轮胎的结构究竟有多复杂呢?据了解,由内而外看,轮胎分为胎体、胎冠、胎肩、胎侧等部分。其中胎体又分为气密层、趾口、胎体层、刚丝层、覆盖层;胎冠又可细分为胎面、缓冲层和帘布层等。上述轮胎的多种性能,是由以上多层复合结构共同决定的,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由于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复杂关系,轮胎的性能往往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譬如赛车专用轮胎为了获得优良的抓地性能,就不得不牺牲噪音、滤震、滚阻和耐磨等多种其他性能。显然,这种顶级赛场专用的“高性能”轮胎恐怕是多数日常家用车车主所不能接受的。
实际上,轮胎的性价比还取决于汽车的用途。对于使用频率不高的普通乘用车而言,舒适性、噪音性是车主们选购轮胎时首要考虑的因素;如果是卡客车、出租车等经常上路的,耐磨性自然就是购买轮胎时最需要考虑的性能,相应地就需要承受噪音大、胶质硬的代价。又比如大客车载重大,而小轿车载重相对小,两者的轮胎就不能“混用”。载重不同的车主需要根据自身重量的不同,选择符合相应载重情况的轮胎产品,以获得最佳的驾驶体验。
专家提醒车主,所谓“性价比高的轮胎”的提法是没有意义的,每个人的车辆品牌型号、运行路况、使用频率、开车习惯等都不尽相同,不具有可比性;更重要地是轮胎厂商为了满足多元市场需求,往往会开发多种型号的轮胎,同一厂家不同型号的轮胎的性能有可能是天差地别。车主们选购轮胎,最重要的还是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挑选符合自身车辆运行情况的知名品牌轮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