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旭光:《柴油机行业仍然大有可为》

 2019-02-27  润滑油信息网
编者:在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大环境下,无论乘用车还是商用车都在倡导新能源技术,甚至行业内有些人鼓吹唱衰内燃机,然而柴油车真的会被取代吗?柴油发动机还有未来吗?潍柴集团董事长、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名誉会长谭旭光针对柴油发动机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正面回...
  编者:在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大环境下,无论乘用车还是商用车都在倡导新能源技术,甚至行业内有些人鼓吹唱衰内燃机,然而柴油车真的会被取代吗?柴油发动机还有未来吗?潍柴集团董事长、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名誉会长谭旭光针对柴油发动机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正面回答。

  1柴油机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柴油机是人类历史进程中在动力方面最重要的发明之一。自诞生以来,历经一百多年的发展,柴油机在节能减排技术方面不断取得突破,是商用汽车、工程机械、农业机械、船舶、军用车辆等领域的主要动力源,占据着市场的主流地位。根据交通运输部《2017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以柴油机为主导动力的公路运输承担了2017年我国客运总量的78.8%和货运总量的78.0%,支撑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我国柴油机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国内市场的车用柴油机销量从2000年的63.11万台提升至2017年的357.52万台。柴油机行业通过自主技术创新,大踏步追赶国际先进水平,完成了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的转型。柴油机行业的技术进步,支撑了我国自主品牌商用车占据国内市场99%以上份额,将国际商用车巨头的产品挡在了国门之外,并实现了批量出口。

  2柴油机产品所具有的不可替代性

  近年来,新能源技术的高速发展给柴油机行业带来了巨大压力,但必须认识到,新能源技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仍无法实现对柴油机的全面替代。

  柴油机广泛应用的领域普遍存在着整车整机连续工作时间长、功率需求大等特点。新能源受自身技术发展限制,目前仅能在特定的细分市场,如公交车、市政车辆、码头牵引车等领域取得广泛应用。

潍柴动力发动机生产线

潍柴动力发动机生产线

  由于目前的锂电池能量密度不足,纯电动技术在重型商用车领域还难以推广应用。以总重49吨的重型牵引车为例,按照当前市场的实际使用条件,如采用纯电动技术,则整车使用的锂电池电量需要达到3000度,即使按照国家规划目标,锂电池总重仍达到约11吨,成本约300万元,且充电时间很长,不具有实用价值。

  氢燃料电池技术被认为是重型商用车动力领域可能的技术发展方向,但目前氢的制备、运输、存储、加注等环节难以支撑氢燃料电池的大量推广使用。按照国际氢能组织的预估,到2050年燃料电池在重型商用车领域的占比不会超过20%。

  新能源技术的高速发展,客观上倒逼柴油机行业加快了技术升级和产品换代工作。新能源和柴油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会是互为补充的关系,两者之间并非是简单的零和博弈。

  3柴油机在节能减排领域作用巨大

  柴油机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其已经在节能减排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且进一步实现节能减排的潜力巨大、技术的可实施性强。

潍柴动力二号工厂一线员工

  柴油机油耗不断降低。柴油机作为能量转化效率最高的热机,相比于其他动力机械,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柴油机的热效率由当前的45%提升到50%、排放趋近于零已经具有商业化的可能性。如柴油机的热效率由45%提升至50%,整车油耗可以降低11%,全社会每年可以减少柴油消耗量约19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6000万吨。未来进一步通过采用高效燃烧、余热回收等技术,柴油机的热效率进一步提升达到55%也是可以做到的,从而可以将整车油耗在当前基础上降低22%,全社会每年可以减少柴油消耗量约38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2亿吨。

潍柴动力智能化发动机生产线

潍柴动力智能化发动机生产线

  柴油机污染物排放量不断降低。自2000年我国开始实施国1排放法规到2019年实施国6排放标准,我国柴油机产品的排放水平从世纪之初法规落后欧洲两个阶段,到现在的国6排放法规实现了对全球机动车污染控制规范的引领。同2000年的国1柴油机相比,国6柴油机产品的颗粒物排放量减少了97%、氮氧化物排放量减少了95%。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柴油机排放趋近于零已经具有商业化的可能性,可以进一步降低污染物排放。下一步,将通过全面实施道路用柴油机国6排放法规和非道路用柴油机四阶段排放法规,加快置换市场现有的高排放柴油机产品,以更低的油耗和排放推动消费者的需求升级。

  4总结

  柴油机技术日新月异,柴油机行业大有可为。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在未来若干个技术发展周期内,柴油机在重型运输动力、大型工业用固定动力、船用动力、工程机械、农业机械、军用车辆等应用领域,仍将占有主要支配地位,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和顽强的生命力。柴油机的技术进步在实现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中,仍将发挥不可或缺的基础性作用。柴油机行业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在可预期的未来50年内仍然大有可为。

(来源:互联网)
    Tags: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润滑油信息网微信公众号(sinolub)
润滑油信息网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审核通过可见)

评论记录:

暂无评论——欢迎您的点评!
声明:凡标明“中国润滑油信息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润滑油信息网”的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润滑油信息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内容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润滑油信息网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广告 商业广告,理性选择
广告 商业广告,理性选择
Copyright © 2005-2025 Sinolu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