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日,欧盟委员会正式发布公告,决定对进口自中国的纯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对此,商务部表示,欧方发起此次反补贴调查仅依据对所谓补贴项目和损害威胁的主观臆断,缺乏充足证据支持,不符合世贸组织相关规则,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欧方要求中方在极短时间内进行磋商,且未提供有效的磋商材料,严重损害了中方权利。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表示,欧方此举将严重扰乱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对此我们表示遗憾和坚决反对。中欧汽车产业是伙伴而不是对手,汽车产业的发展要靠公平竞争而不是保护主义。我们将继续加强和欧盟汽车产业的合作,通过更多的方式巩固和发展中欧汽车产业合作关系,将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带给欧洲和全球的消费者。
9月13日,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宣布将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原因是欧盟担心中国车企通过政府大额补贴生产低价电动车,而这些电动车涌入欧盟市场后会威胁到欧洲本土电动车的发展。
冯德莱恩表示,“全球电动车市场充斥着平价的中国汽车,它们的价格之所以低,是因为获得巨额的国家补贴,而这正在扭曲欧盟市场。欧洲对竞争持开放态度,但不允许竞争到底,欧盟必须保护自己免受不公平行为的侵害,但欧盟会与中国保持开放的沟通。欧盟需要做的是去风险,而不是脱钩。”所谓“反补贴”调查,是指当进口产品以倾销价格或在接受出口国政府补贴的情况下低价进入市场,并对生产同类产品的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损害或实质损害威胁的情况下,世界贸易组织(WTO)允许成员方使用反倾销和反补贴等贸易救济措施,其中反补贴的措施则是限制进口或征收反补贴税。在反补贴调查中,欧盟调查的对象是企业,如果最终做出肯定性结论,贸易制裁措施也是对被调查企业的出口商品加征关税,而非对来自某一国的全部同类商品加征关税。
欧盟中国商会对该调查表示反对,“中国电动车及上下游产业链企业不断创新,并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累积了整体产业优势,为消费者提供高端、性价比高、可满足不同需求的电动车,受到全球消费者包括欧洲民众的欢迎。这种优势不是凭借所谓巨额补贴而形成的。”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9月14日回应称,中方对此表示高度关切和强烈不满。中方认为,欧盟拟采取的调查措施是以“公平竞争”为名行保护自身产业之实,是赤裸裸的保护主义行为,将严重扰乱和扭曲包括欧盟在内的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并将对中欧经贸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欧盟决定对来自中国的纯电动汽车启动反补贴调查,或因为中国电动车出口量激增。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量为214万辆,同比增长76%,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汽车出口国。在欧洲市场,中国汽车出口量占总出口量的39%,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已然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领先者,改变了世界汽车产业的固有格局,这已经威胁到欧洲车企在全球汽车市场的影响力。中国车企的强势风头,或成为欧盟委员会下定最后决心的“导火索”。在2023慕尼黑车展上,十多家中国企业集体亮相,包括比亚迪、零跑汽车、阿维塔汽车等,虽说奔驰、宝马、奥迪、大众等德系本土车企仍然是本届车展的主角,但中国本土车企更像是慕尼黑车展火爆的关键。有媒体对此评论,如果没有中国车企的加入,慕尼黑车展恐怕得‘歇菜’。
欧盟反补贴调查,对中国电动车影响有多大?据了解,出口欧洲的车企将成为调查的主要对象,例如MG、smart、小鹏汽车、领克等,其中最受影响的可能是MG,上半年MG品牌在欧洲市场的销量达4.5万辆,预计全年销量10万辆,是欧洲市场增长最快的中国品牌,而包括smart、小鹏汽车等虽然均在欧洲市场有所布局,但整体在欧洲市场的占有率并不高,影响微乎其微。
简单来说,欧盟对于来自中国的纯电动车进行反补贴调查,也并不会对中国车企的经营状况产生重大影响,因为目前中国车企对欧盟市场的依赖不高,但长期来看,该调查有可能对中国车企扩大欧洲市场份额产生不利影响,拖慢中国车企进军欧洲市场的速度。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发起反补贴调查的另一个影响在于,中国车企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出口战略和出口方式。如果中国车企被征收反补贴税,那就可能加速中国车企在欧洲本土建设产能的进度,毕竟中国车企无法放弃欧洲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