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民经济的中坚力量,汽车产业的发展一直是全国“两会”上的重要议题。2024年全国“两会”上,汽车行业的两会代表们的关注焦点从电动化和智能化等技术方面的突破,扩大到了对行业标准规范、法律法规建立等方面,并针对这些问题带来了自己的建议。
长安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朱荣华:完善汽车数据产权立法
朱华荣本次两会围绕智慧交通、汽车数据产权立法和汽车消费环境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智能网联汽车时代,汽车用户的数据安全急需加强管理和保护。朱华荣认为,现有法规中“汽车数据中非个人信息”有边界模糊、权属不明的问题,此问题不仅不利于个人信息保护,同时也不利于汽车公司充分利用相关数据。
朱华荣认为,应当明确汽车数据中个人信息的界限,比如车辆自身及零部件工况类数据,道路、天气等与外部环境有关的数据,无法识别到具体个人,应不属于个人信息的范畴;而车控类数据及应用服务类数据中的不同数据与个人的关联性存在很大差异,需要从立法层面进一步予以明确。同时还要进一步细化汽车数据产权规定,落实车企对汽车数据的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
在汽车行业消费环境方面,朱荣华建议,推行汽车消费零售发票和上牌流程线上化,对于限行、限购政策,采取智慧交通管理办法,通过市场调节手段等措施替代行政管理手段。另外在保险方面,建议推动车企与险企直接合作,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消费者保险购买成本。
朱华荣认为,当前各汽车强国均已建成或在建集成车、路、云全交通要素在环的未来交通混合现实大科学装置(大型驾乘模拟器),但我国在该领域暂时处于空白。朱华荣建议,建立产学研用融合科研平台,推进大科学装置建设,并将项目纳入国家重点科技基础设施规划,以保障资源投入。
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建议加快电池和补能标准化建设,强化车规级芯片自主研发应用
今年冯兴亚围绕新能源汽车多项具体内容带来了5项建议和1个提案。
随着新能源汽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动力电池的发展水平关乎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的进程,但是目前动力电池现行标准仍存在互相冲突、标准化程度不足等问题。针对充换电补能标准不统一、全固态电池标准缺失等问题,冯兴亚提议统一大功率充电标准及换电标准、探索建立全固态电池标准体系。另外针对电力供需两端难度叠加等问题,冯兴亚还建议完善技术及标准体系、健全电价及电力交易机制、加大示范应用等建议。
新能源汽车发展已经进入智能化的下半场,芯片自主可控能力是影响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针对国产汽车芯片设计技术有短板、核心制造整体落后、芯片应用覆盖面不足且生态不健全等问题,冯兴亚提出了攻克设计短板、提升制造能力、强化车端应用及完善应用配套等建议。
冯兴亚认为,对国家整体能源战略而言,汽车产业过渡过于依赖单一能源路线存在风险。应当提出节能车的概念,作为新能源汽车的补充,前者是一个既能稳住汽车产业基盘、推动国家经济增长,又有助于“双碳”目标达成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选择。冯兴亚建议尽快出台针对节能车的中长期专项规划和支持政策,完善税收及限购等配套措施,加大正面引导、提高节能车的社会认可。在汽车出口方面,冯兴亚提出促进产业国际合作、统筹出口共性课题、优化出口监管机制、加强资讯及运力建设等建议,多举措护航出海高质量发展。
除了建议,冯兴亚还提交了关于修订《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条款、明确智能驾驶法律责任认定的议案,呼吁从立法方面加快推动智能汽车高质量发展。
奇瑞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做有影响力的中国品牌
2023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尹同跃在两会期间就中国汽车如何更好走向世界等问题接受了媒体采访。
尹同跃认为,要成为世界汽车强国,就需要把关键的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提升民族汽车品牌影响力。从一个世界汽车大国变成一个世界汽车强国,光靠销量、光靠规模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在世界范围内有自己的、让别人认可的中国世界品牌。
尹同跃表示,下一个十年,中国汽车行业不仅仅要追求销量、规模的全球第一,更要在技术创新能力、在品质口碑、在社会责任方面,争取做到全球领先。在做好产品、做好服务的基础上,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国汽车还要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大品牌建设投入,打造好的产品,为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为中国品牌增光添彩。
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里达工厂厂长张涛:关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随着新能源汽车迅速普及,大量动力电池进入退役期。张涛认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目前的渠道规范和技术储备都还有待提升。
对此,张涛提出了几点建议,第一是改进动力电池设计,实现标准化、易拆解、易回收,同时引导企业协同开展易回收的动力电池产品设计,统一电池类型和规格标准。二是加快建立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梯次电池监控平台,提高电池寿命、一致性和安全性等特性评估的准确性。三是创新回收利用商业模式,鼓励整车企业、电池企业和回收利用企业建立产业联盟回收模式,完善回收物流网络和渠道。同时增强从业者的技能水平,强化技能人才储备。
另外要从社会层面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试点电池回收“押金制度”,消费者购买汽车时支付押金,待电池回收后返还。适当补偿通过正规渠道报废电池的车主和企业,保证废旧动力电池流入正规回收网点。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建议加快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
何小鹏表示,目前我国基础设施高速增长,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仍面临诸多挑战。充电市场结构性矛盾突出,私桩渗透率低,公充需求强烈且与电力尖峰时段重叠,用户痛点明显;波谷时段公共充电设备大量闲置,利用率低。同时,无序充电行为及超快充技术突破式发展,对电网稳定带来进一步挑战。车载动力电池具备移动储能属性,可作为大规模、分布式灵活资源与电网互动,进一步发挥削峰填谷的电网调节能力,为电网实时平衡及安全运行发挥重要作用。
他认为,夜间无人驾驶具有道路交通参与者少,安全性高的特点,能最大程度激活夜间充电场景,可有效解决谷时电力负荷不足和充电基础设施利用率低的问题。配合车网互动应用规模化部署,进一步提升日间车辆电池与电网的互动比例,进而发挥削峰填谷的电网调节能力,保障电网稳定安全。
因此,何小鹏建议,探索限定场景低速无人驾驶的政策法规,开展限定场景夜间低速无人驾驶+补能试点应用。在限定条件下,通过低速无人驾驶赋能充电场景。
他认为,相关方可开展限定场景低速无人驾驶的法规验证与探索,并允许有条件的地方和城市,选取道路交通条件较好的主干道附近的公共充电站,在其一定半径(例如3-5公里)覆盖范围内试点开放夜间低速无人驾驶,选取具备可验证技术条件的车企面向部分终端用户开展夜间低速行驶和泊车试点活动。相关法规和试点也将同样适用于夜间无人驾驶自主泊车和低速物流等场景。
其次,何小鹏表示,要推动车网互动顶层设计,构建成熟商业模式,统一相关标准,探索更多应用场景,加速市场化推广。
他建议,各方需明确电力市场交易机制并加速构建车网互动成熟商业模式,形成各参与方稳定盈利预期。统筹搭建针对电动汽车的负荷聚合平台并明确交易政策及价格结算机制,鼓励用户积极参与。
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建议进一步规范智能驾驶产品安全应用
雷军认为,当前,行业内的智能驾驶产品在功能定义、安全性能、人机交互、运行条件、数据应用等方面仍有较大差异,存在驾驶安全和数据安全隐患。为更好地向智能汽车用户提供安全舒适的产品体验,进一步增强我国汽车品牌在智能驾驶领域的竞争优势,需尽快推进相关法规标准和产品监督管理办法落地,规范智能驾驶产品的安全应用。
为此,建议尽快建立辅助驾驶产品安全监督管理机制,加快辅助驾驶安全技术要求及测试验证标准落地应用,细化驾驶员在环及风险提示等人机交互要求,规范辅助驾驶功能的正确使用,打造更安全的辅助驾驶体验。
此外,目前很多代客泊车解决方案在落地过程中存在停车场地配套标准不统一、产品功能定义不规范、安全性能标准不明确等问题,雷军认为,需进一步推动自主代客泊车功能定义和技术要求相关法规标准的落地应用,保障无人化场景体验安全,推动安全可靠的自主代客泊车功能实现规模化应用。
智能驾驶安全水平提升依赖车端和道路真实数据的反馈,雷军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细化智能驾驶数据采集、存储、使用等环节合规措施及产品标准的实施细则,同时建立统一的智能驾驶安全监控数据平台,通过大数据赋能监管体系不断完善。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探索电池与电网双向融合互动加快推进重卡电动化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提交了四份提案,聚焦重卡电动化、电池与电网双向融合互动(B2G)、工业固废全生命周期管理等热点话题。
曾毓群在《关于加快推进重卡电动化进程的提案》中提出,随着动力电池技术不断提升,结合换电等商业模式创新,近年来我国电动重卡已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但渗透率远低于汽车行业平均值。曾毓群建议,进一步优化我国电动重卡管理政策,完善标准体系,鼓励电动重卡市场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加快实现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双碳目标。
在《关于抓住本质推进电池与电网双向融合互动(B2G)的提案》中,曾毓群表示,当前,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上量,大规模电动汽车的无序充电将进一步加剧电网负荷的峰谷特性,给电网安全造成冲击。另外,随着具有波动性、间歇性特点的新能源发电占比不断提高,为维持系统实时平衡,电网面临大量灵活性调节能力缺口。为了变负担为资源,一箭双雕解决交通和能源领域存在的两大难题,可以抓住车网互动(V2G)的本质,研究探索电池与电网双向融合互动(B2G,BatterytoGrid)。
曾毓群在《关于加强工业固废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提案》中谈道,当前,一般工业固废管理仍较为薄弱,对我国工业固废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带来了负面影响。曾毓群建议,建立工业固废护照管理政策和标准,明确各活动方职责、健全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加强信息化手段输入,实现全过程数据的记录和追溯。
经过十几年发展,我国新能源电池技术上实现全球领先,规模上占据了全球60%以上份额,但未来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为此,曾毓群在《关于高标准引领高质量保持我国新能源电池产业竞争优势的提案》中建议:一是提高国内标准技术水平,通过标准引领提升技术进步;二是企业在走出去时要有序竞争,防止中国摩托车在东南亚市场的“一哄而起、一哄而散”的惨痛教训再次上演;三是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提升国际标准影响力;四是建设国家质量标准实验室,开展质量标准共性技术研究。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夯实碳市场基础,推动汽车产业实现双碳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公布了《关于在全国设立推行无障碍用车标准、推动先行示范项目建设的提案》和《关于夯实碳市场基础、推动汽车产业实现“双碳”目标的提案》两件提案。他表示,为进一步扩大汽车产品的出口优势,应对欧美国家的碳贸易壁垒,汽车产品急需成为2025年出台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的产品之一。
“‘低碳’发展仍需要政策保驾护航。”李书福提道,国际“碳壁垒”渐行渐近,国内汽车行业产业链上下游对于企业层面和产品层面的碳排放核算仍处于摸索阶段,碳排放数据来源广泛且标准不统一,进一步增加了短期内达到国际互认的难度;现行《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无法直接与碳排放体系衔接,《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下称《积分办法》)以控制油耗和电耗为主要手段,2018年至今累计交易金额超过250亿元,有效推动了我国汽车行业节能减排技术进步和新能源汽车发展。但随着2023年新能源汽车新车产销占比均超过30%,积分供需形势发生较大变化,行业普遍认为《积分办法》的促进作用正在减弱;碳减排进入深水区,推进成本高、难度大;同一行业碳排放数字化管理呈分散性,缺乏行业标准或监督。
李书福建议,建立汽车行业统一的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并推动汽车产品碳足迹的国际衔接互认。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于2023年11月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其中提及到2025年,国家层面出台5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一批重点行业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初步建成。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产品出口国,且现阶段新能源汽车产品优势明显,为进一步扩大汽车产品的出口优势,应对欧美国家的碳贸易壁垒,汽车产品急需成为2025年出台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的产品之一。
在《关于在全国设立推行无障碍用车标准、推动先行示范项目建设的提案》中,李书福建议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并推行无障碍用车标准规划,在全国范围内推动无障碍用车先行示范项目建设。
他表示,建议从贯彻落实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的制度设计出发,将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并推行无障碍用车标准规划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无障碍环境建设、适老化改造工程整体规划,统筹规划全国标准无障碍用车项目的长期发展和具体推进举措,为完善无障碍出行环境建设做出新贡献;建议主管部门从建立准入标准、出台扶持政策和指导意见等方面加强政策引导,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参与,鼓励出行业态融合、商业模式创新及服务质量提升,促进端口与用户资源开放协同,推动无障碍用车项目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打造服务民生实事工程方面,李书福建议鼓励以无障碍用车标准规划为参照,依托无障碍用车项目发展爱心服务车队、融入非急救转运、搭载移动AED应急响应等特色模式,在机场、火车站、医院等公共场所设置无障碍用车绿色通道,打造无障碍服务的暖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