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朋友圈被一波炸裂的标题刷屏:“燃油车末日将至?”、“2026年燃油车禁售?”、“工信部给燃油车判了死刑!”这些言论真有道理吗?燃油车真的要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吗?
伴随工信部最新公布的乘用车油耗标准征求意见稿,市场上突然掀起了对燃油车的恐慌。可是,问题来了——工信部真的要淘汰燃油车吗?40万家汽修厂的未来是否岌岌可危?这些问题背后的真相,或许和你想象的不一样。
燃油车真的会在2026年消失?答案可能会让你意外!“淘汰油车”的言论并非事实,真正的趋势是燃油车将变得更加节能环保。那么,这场轰动的讨论背后,油车和电车的未来究竟是怎样的?
1 淘汰燃油车?误读!
让我们直入正题:燃油车不会在2026年消失,未来的车市不会只剩下电动车。事实上,工信部最新的油耗标准只是为车企设定了更高的节能目标,并非“禁售令”。根据意见稿的内容,未来油车的油耗标准有所提高,目的是促使车企在提升燃油经济性上进行技术创新,而不是完全抛弃燃油车。
在《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价方法及指标》中,提到两个核心指标:
一是争议最大的“车型燃料消耗量目标值”,分为三个区间:
1.09吨以下车辆的油耗标准值是2.57L/100km;
1.09吨-2.5吨车辆之间标准值为3.3L/100km ;
2.5吨以上车辆则是 4.7L/100km。
“车型燃料消耗量目标值”是基于汽柴油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等各类车型预期占比及能耗表现等综合提出,单独拿传统车油耗去比较并没有实际意义。
然而,一些自媒体和朋友圈中的言论显然曲解了工信部的真实意图,把2030年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3.3L/100km的目标,当作了针对单一车型的限制,从而引发了“燃油车末日论”的误解。
2 机会在哪?油电共存,市场大有可为
那么,在油电共存的未来格局下,40万汽修门店又该何去何从?机会其实不止一个!
尽管电动化是大势所趋,但燃油车依然会在未来几十年内占据市场的一部分。工信部的标准并不是要淘汰燃油车,而是促使它们变得更高效、更环保。而汽修门店的未来,不仅在于守住传统燃油车的存量市场,还在于抓住新能源车带来的增量业务。
有技术积淀的汽修门店,凭借丰富的维修经验和专业技术,依然可以在车龄增长带来的维修需求中获利。而在电动车的维保市场上,从洗车美容到“三电”系统维修,新能源车也带来了新的商业机会。
3 国际化机会?油电竞赛的背后
你以为这只是国内的事?其实,工信部的这份意见稿还可能带来国际化的机会。有人认为,这也是中国倒逼外资车企加速电动车布局的一个战略步骤。未来,中国市场的规则将影响全球车企的策略选择,外资车企也不得不下注新能源车。
而这对于中国的汽车产业链和售后市场来说,可能意味着更多的国际化机会。国内的独立售后服务品牌,也许很快就会在全球市场上崭露头角。
总的来说,不论是燃油车还是电动车,车主的服务需求依然存在。只要汽修门店能够抓住用户就近服务、多样化需求的特点,就能在未来的市场中大有可为。
4 润滑油行业嗅到哪些机会?
针对工信部新油耗标准引发的燃油车“末日论”,润滑油行业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市场变革和机遇。尽管自媒体声称燃油车将在2026年退出市场,但事实上,燃油车的存量市场依然庞大,这意味着润滑油在传统车领域依旧有巨大的需求。随着新标准的实施,车企将更加注重提升燃油车的节能环保性能,这对润滑油行业而言是一个创新和发展的契机。
高效、节能的润滑油产品将成为车企和消费者的首选,尤其是在低粘度和长换油周期的技术领域,润滑油企业可以大有作为。同时,随着新能源车的普及,润滑油行业也应提前布局新能源汽车的特殊需求,尤其是在电动车驱动系统和电池冷却液方面,提供专门针对电动车设计的润滑解决方案。
总体而言,油电共存的格局下,润滑油企业既要守住传统燃油车市场,也要抓住新能源车带来的新机遇,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优化,继续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谁将在这场油电竞赛中胜出?欢迎参加在线调查或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