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对于润滑油行业来说是个困顿之年,新年伊始国内外油价延续去年年底涨价势头迅猛飚升,到了5月中旬,基础油总涨价幅度超过50%,部分标号供应严重短缺,导致国内众多中小企业猝不及防、翻身落马。被视为缺乏上游原料背景的“统一”润滑油也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一度引来行业内外猜测纷纷。近日,“统一”润滑油李嘉总经理首次向媒体透露:1-7月“统一”润滑油成功化解四大危机,满意地实现了销量和效益的强劲双增长。
“统一”今年首先面对的是基础油供应危机。对于“统一”润滑油来说,基础油供应是个复杂问题,李嘉总经理对此也并不避讳,他坦言,往年“统一”润滑油所需基础油30%-40%采自国内,随着品质升级的需要,进口量逐年稳步增加;但是进入今年,由于种种因素国内出现个别基础油产品供应中断的不利局面,价格快速飞涨,基础油的国内采购渠道受到严重影响,鉴于此,“统一”毅然将采购重心进一步转向进口,利用多年形成的进口机制快速调整采购策略,国际市场成为“统一”95%以上的基础油原料来源地,以美孚为主的优质基础油开始源源不断运往国内。据不全统计,“统一”润滑油1-7月份共采购进口优质基础油较去年同期增加141%,成功化解了基础油紧张局面。“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一天中断市场供应!供应高峰期每天销售量近2000吨,秩序井然,良好地保障了全体经销商和市场利益。”李嘉说,今年的竞争,首先演变为短缺环境下供应能力的竞争,目前,“统一”进口基础油的常规储备高达7万吨,为市场增长提供了充足的信心和增长力!几个月下来,“统一”润滑油销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两位数。
同时“统一”遭遇了谣言危机的挑战!“统一没有油了”,“统一支撑不住了”,“统一领导们要卖掉企业到×国做寓公了”…….今年市场中关于“统一”的传言四起,一些人认为,作为一家缺乏上游资源保障的润滑油企业,“统一”今年在劫难逃。传言一度使部分经销商心存疑虑和不安。3月和4月,一些铁杆“统一”商家甚至不打招呼,悄悄来到公司,看看生产是否还在正常进行。然而,事实证明,“统一”生产所需基础油非但没有中断,相反进口油的高品质提升了产品质量。在油价涨势最猛的时期,“统一”三个工厂却在加班加点不断向市场供货。经销商放心了,回去鼓动更多的人到“统一”工厂去参观,结果,那一段时间到工厂来得人络绎不绝,应客户的要求,“统一”网站只好隔几天就把装车情况照片公布几张,在事实面前,传言已不攻自破。
进口油的大量采购必然快速提高成本,涨价的危机压力随之而至!作为以进口基础油为主的“统一”,自2月中旬开始今年首轮涨价,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连续涨价4次,主导产品在国内品牌中价格升至最高。在这一过程中,有的同业品牌由于畏惧涨价,为了保市场竟然以品质为代价换取成本优势,大打价格战。面对巨大压力,“统一”提出坚决不打价格战而要打价值战的口号,祭出“差异化”大旗,反市场而动,全面组织起市场推广活动,不仅产品快速转型,上半年全面淘汰了类似CD级别这样的半世纪前陈旧级别产品,把产品重心向过去进口品牌盘踞的高端市场成功转移,SL、SM这些面向欧洲Ⅲ号、欧洲Ⅳ号环保发动机级别的润滑油销量直线上升,形成了新的品牌定位,而且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市场互动促销活动,各地区各项目促销推广会每天平均同步召开七八场左右,公司领导分赴各地亲自参加促销、拍卖等激动人心的活动,以强大的终端服务力度帮助经销商与消费者适应新的价格平台,让经销商在创新的“统一”产品面前增强信心。8月中下旬,全国各省区、各项目一千多名“统一”润滑油各级经销商及家属在圆满完成预定的销售目标之后,陆续前往海南宝岛,参加由“统一”润滑油组织的规模最大的团队活动,同枕海浪,共沐海风,感受成长的喜悦和欢乐,在海岛掀起了一场旋风。在新的价格平台上,“统一”成功实现了过渡,被消费者认定为具有进口品质的优秀润滑油品牌而广为接受,品牌品位获得成功提升!
在加大进口基础油比重的过程中,“统一”今年还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资金危机!在今年进口基础油价格涨幅大、供应紧张的环境下,在确保进口优质基础油供应的过程中,结算条件变得十分苛刻,大量中长期预付款要提供给国际供应商作保障,使得公司在一段时间内资金日益紧张,引发危机。在最困难的阶段,公司在积极推进销售回款的同时,凭借良好的信誉和发展信心得到了银行方面的巨大支持,授信额度大大增加,资金得以良好周转。李嘉总经理也曾分析说,尽管经历了资金困难,但公司的运营机制更好了,今年1-7月份利润增长23.8%,销售增长上升12%,实现税后利润9500万元。
有人士说,对于国内润滑油企业来说,进入2006年就像进了“恶魔岛”,资源、油价、资金甚至种种纷扰传言接踵而来,令人眼花缭乱,多少润滑油品牌在这样多变的环境中手足无措、慌乱落马。“统一”润滑油上半年却战胜了如此多的危机,傲立船头,再次证明了“统一”润滑油市场化战略的优势,也再次证明一个值得信赖的品牌和一个信心坚定的团队能够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