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业:全球将掀起新一轮的石油勘探投资热

 2016-03-21  润滑油信息网
面对石油在能源领域的主导地位短期更改无望的现实,世界的石油神经愈加敏感。与此相对应,全球新一轮的油气勘探投资热潮也在悄然进行,大批资金被注入寻找油气的工作之中。石油今年1月份,中国海油在其2006年的发展规划中计划今年的勘探投资将达到4.5...

  面对石油在能源领域的主导地位短期更改无望的现实,世界的石油神经愈加敏感。与此相对应,全球新一轮的油气勘探投资热潮也在悄然进行,大批资金被注入寻找油气的工作之中。石油

  今年1月份,中国海油在其2006年的发展规划中计划今年的勘探投资将达到4.55亿美元,同比增长72%%,以期寻找更多的油气资源。这也是继2004年、2005年之后,中海油又一次大幅增加勘探投资。

  “十一五”期间,为使新增探明石油储量达到25亿吨、天然气储量达到1.3万亿立方米,中国石油也计划斥资70亿元,开展5大系列60项重大科技项目,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中国石化4月份向外界宣布,在四川省宣汉—达县地区,发现了探明储量高达2500亿立方米的特大型海相天然气田,而且这一数字仍在不断增加,并将扩大投资勘探开发这一天然气项目。

  在世界范围内,许多大型跨国石油公司如埃克森美孚、壳牌、BP等,一方面不断追加勘探投资,另一方面不断加快市场开拓步伐,努力争夺更多、更具勘探前景的油气区块,以增强股东及投资者对其持续盈利的信心。

  2005年12月,花旗银行集团全球市场公司投资研究机构发布报告称,自2000年以来,世界勘探开发投资基本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2005年,世界勘探开发投资实现了19.1%%的增速,估计2006年世界勘探开发投资将比上一年增长14.1%%,达到2262亿美元。

  强劲投资的背后,除了高油价的原因,更多地体现了全球大石油公司对于公司获得更大油气发现、实现持续盈利的隐忧。面对高油价带来的风险,油气资源储量已经成为影响其拓展集团规模、发展中下游和提高盈利能力的瓶颈。勘探投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勘探投资的大幅增加,使人们对于油气发现的预期增加,进一步拓展了油气勘探开发的领域、层次和范围,也为相关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美国人买我们的石油钻机都快买疯了!”早在今年3月份的一次采访中,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的一位老专家这样告诉记者。石油勘探的新一轮热潮,使得作为石油机械装备最主要部分的石油钻采及勘探设备需求量大增,并使石油机械制造业进入“黄金期”。

  海关总署8月2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我国共出口石油和天然气钻机及零件5.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激增1.4倍。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提高我国石油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了战略机遇。

  国际勘探投资的倾斜,也使人们对于未来油气发现和油气产能的预期增加,由此带动了中下游产业的发展,许多炼油项目纷纷上马,跨国大公司竞相投资中东与亚太大型炼化项目,炼化项目建设又起热潮。

  投资的增加也使全球油气勘探项目增多。许多国内钻井队伍纷纷加快“走出去”步伐,积极参与国际石油工程市场的招投标项目。原本竞争激烈的国内钻井市场,部分勘探开发区块甚至出现了“钻机荒”。

  此外,勘探开发成本较高的油页岩、油砂、低品位油藏等,也逐渐进入石油公司的视野,而这在几年前,都是不可想象的。

  巨额投资产生管理风险

  巨额勘探投资也带来了对于这些资金的管理风险。

  首要的就是收益问题。能否实现大的油气发现,目前还是个未知数。巨额勘探投资中,哪些“钞票”能够飘落在仍然富含“黑金”的土地上,最终成为“资本”,各方预期不一。

  如何有效规避勘探投资带来的资金风险,成为这些石油公司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当然,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使得投资风险不可能完全消除,而有效的管理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正如美国花旗银行前总裁沃尔特所说:“生命的意义在于管理风险,而非消除风险。”

  对于投资风险,石油公司首先要谨慎投资,加强区块的经济评价和勘探开发投资的风险论证,系统分析各种风险的概率分布特征,及其对于投资收益预期造成的影响,为投资风险决策和风险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决策管理水平。

  勘探过程中,石油公司要建立全面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实施全过程动态监督,加强工程的项目后评价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解决办法,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

  加强新技术、新工艺的攻关研发,注重发挥技术优势,也是规避投资风险的有效选择。石油工业发展史也就是石油科技发展史。先进的物探技术、勘探设备、钻井工艺,都能够有效降低投资风险。

  “要在加强油气勘探的同时,坚持上中下游一体化经营,科学调整资金流向,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的有关专家也给出了这样的建议。

(来源:本站)
    Tags: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润滑油信息网微信公众号(sinolub)
润滑油信息网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审核通过可见)

评论记录:

暂无评论——欢迎您的点评!
声明:凡标明“中国润滑油信息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润滑油信息网”的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润滑油信息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内容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润滑油信息网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广告 商业广告,理性选择
广告 商业广告,理性选择
Copyright © 2005-2025 Sinolu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