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润滑油:“中国”终将是“中国的”

 2016-03-21  润滑油信息网
中国润滑油行业开放几年以来,起起伏伏,终究从低端走向高端,从无品牌意识走向强品牌意识,从冬天走向春天再奔向收获的秋天,不断强化着我们“中国”的主题,享受着“中国”的市场。曾记得写《姚奇退休的反思?》之时,我接到了很多朋友电话,问我看法如何?...

  中国润滑油行业开放几年以来,起起伏伏,终究从低端走向高端,从无品牌意识走向强品牌意识,从冬天走向春天再奔向收获的秋天,不断强化着我们“中国”的主题,享受着“中国”的市场。

  曾记得写《姚奇退休的反思?》之时,我接到了很多朋友电话,问我看法如何?其实当时我也就有感而发而矣,一眨眼,已经过去一年,这个问题仍不断浮现眼前。自己也在不断反思这个问题。

  就自己而言,做润滑油品五年整,经历了“国产-洋品牌-进口-洋品牌-国产”这样一个路线,经历了由最初的一个销售代表到经理人漫长而充实的经历。从个人角度来讲,我到底该选择什么样的品牌,才是我油品事业的终点和起点,仔细回想,我们也是随着行业的起起伏伏,不断在迎合变化,但是今天,我很明确的告诉自己,要做就做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品牌――民族的品牌!

  2003年,中国润滑油,尴尬!尴尬,还是尴尬?

  回顾:2003年10月,正是中国润滑油品牌逐力、竞争初见端倪的时间,当时的中国润滑油又是一个怎么样的状态呢?

  国内越来越多的新车,与国外同期上市,对润滑油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但是国内的油品国家标准、用户对润滑油的认识,却远谈不上与国际接轨同步。

  身边案例何其多。“马自达6”要求润滑油的质量级别为SL级,但我国国标标却还停留在SF;私家车主也早已不是当年的专职司机,不仅缺乏保养维护车辆的常识,更多的人只管开车、不管保养,发动机盖都从没打开过,更别提换轮胎、选择什么样的润滑油了。

  市面上的润滑油,品牌多,名称包装相近更是不计其数。一个新包装面世一个月,就有仿造品跟着上市。有时候,仿制品比原型还像真的———“统一”可以变成“统士”,“长城”也可以变成“新长城”。遇见这种“孪生兄弟”,就是熟人也得愣上一会儿。

  市场份额集中度低。据调查结果显示,2002年,统一润滑油公司出品的内燃机用润滑油的市场销量在行业内可排至第二位,但市场占有率却仅为4%,第五名的市场占有率只有2%。这个数字对拥有4500家润滑油调和厂的润滑油行业来说,是笑话也是尴尬――无论有多少米,都只能喝粥,不能吃鸡蛋炒饭。

  当时,“统一”首先提出中国润滑油第一品牌的称号,在“长城”、“昆仑”都还没有想到这一点之时,为“统一”带来了快速发展势头,但同时,也给“统一”这个中国人自己的民营第一品牌埋下了“祸根”;最终,为求生存谋发展,迫不得已走上被收购之道路。就这样,中国润滑油第一民营大品牌结束了其“民族的辉煌”,而造就了“壳牌”中国润滑油的第一品牌之事实!

(来源:本站)
    Tags: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润滑油信息网微信公众号(sinolub)
润滑油信息网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审核通过可见)

评论记录:

暂无评论——欢迎您的点评!
声明:凡标明“中国润滑油信息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润滑油信息网”的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润滑油信息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内容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润滑油信息网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广告 商业广告,理性选择
广告 商业广告,理性选择
Copyright © 2005-2025 Sinolu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