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乌克兰危机的持续发酵对全球金融市场、国际贸易、跨国直接投资等活动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在地缘政治、能源危机和贸易保护主义等多因素的交织下,欧洲能源结构和产业链格局或将面临重塑,并对全球经济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对于中国而言,相较于承接潜在的欧洲产业链转移,从产品替代维度抓住欧洲产业链重塑机遇的可行性或更高。往后看,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化工、金属等领域有望迎来长期增量。
欧洲能源格局正在重塑
乌克兰危机持续发酵对地缘政治、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全球通胀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能源方面,乌克兰危机对于全球能源产品的供给端造成较大冲击,原油、天然气和煤炭等传统化石能源价格中枢显著抬升,并通过电价以及其他初级产品价格传导至更广泛的范围。由于欧盟的原油和天然气进口依赖程度较高,导致其生产和生活活动都将再度面临高额能源成本的挑战。
欧盟能源进口来源的结构正在发生变化,此前与俄罗斯形成的稳定供需被打破。天然气方面,2018年至2021年期间,欧盟的天然气进口结构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大部分的天然气均进口自俄罗斯和挪威。随着2022年以来乌克兰危机以及后续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欧盟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数量快速走低。原油方面,2013年至2019年期间,欧盟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及石油产品量同样保持稳定,此外从挪威、美国等国家进口的石油也占据一定比例。与天然气进口情况类似的是,进入2022年之后,欧盟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及石油产品量快速减少,并从挪威、哈萨克斯坦、美国等国寻找进口替代。
长期视角下,能源危机促使欧洲能源转型提速。为了尽快减少对于俄罗斯化石燃料的依赖以及加快绿色能源转型,欧盟公布了“REPowerEU能源计划”。具体来看,欧盟将针对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能源效率提升、工业转型以减少化石燃料消耗、甲烷生产、电网建设等领域加大投资。
能源格局的变动或将导致其产业链出现重塑,能源危机或促使其化工和钢铁等高耗能产业出现转移。回顾欧盟对外投资的历史情况,2013年至2020年期间,不考虑欧盟自身和英国的情况下,欧盟对外直接投资的存量规模中,美国仍占主导。但从趋势上看,欧盟对美国的投资存量有所减少,同时对其他经济体的投资存量规模增加。当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再起,叠加地缘政治冲突的不确定性和全球供应链受挫,若欧洲制造业发生转移,则大概率呈现多元化布局趋势。
欧洲产业链重塑对于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来自欧盟的潜在产业链转移虽是机遇,但是也不能将此过度理想化。在欧洲产业链转移实际发生前仍有诸多挑战,需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继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一方面稳步促进制度性开放,另一方面加强产业优化升级,才能够在潜在的产业链转移中占得先机。
短期来看,能源危机对于欧洲高耗能产业的冲击,在中国方面的直接影响更多地体现在产品替代。由于中国在化工、钢铁、有色金属等领域具备一定的竞争力,随着欧洲方面的产能受限,中国相关商品出口实现了高速增长。鉴于欧洲产业链转移仍存在高度不确定性,从产品替代维度抓住相关机遇的可行性或更高。中国企业可通过做大做强“中国制造”,在提升工艺流程、加快出货速度等方面多下功夫。往后看,在欧洲能源结构和产业链重塑过程中,中国化工、金属等领域有望迎来长期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