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高桥港区的海通码头,也是全国最大的汽车出口码头,每天都有大量的国产新能源汽车从这里驶向全球。今年以来,码头一直处于满负荷的运行状态,最多一天出口达9900多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差不多占一半。
码头的忙碌折射出我国新能源汽车“出海”的强劲动力。在燃油车时代,欧洲曾是全球汽车工业无可争议的中心,但伴随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原有汽车工业格局发生改变。近年来,随着中国新能源车技术的持续进步,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激增。短短几年的时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已经完成了多级跳。
出口迎来“高光期”
乘联会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出口量从17万辆增加到112万辆,新能源汽车迎来出口“高光期”。而今年新能源汽车出口更是创历史新高,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我国汽车出口量达294.1万辆,同比增长61.9%,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72.7万辆,同比增加1.1倍。
有业内人士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已连续8年问鼎全球,中国品牌的新能源汽车正以丰富的产品种类、过硬的产品质量受到国际市场的广泛认可。以比亚迪为例,2021年5月,比亚迪正式宣布“乘用车出海”计划,经过两年多的发展,目前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的足迹已经遍布日本、德国、澳大利亚、巴西、阿联酋等55个国家及地区。截至2023年8月,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出口量已超17万辆。
缘何受青睐
中国电动汽车的优势在哪里?
瑞银投资银行研究部最近拆解了比亚迪的最新一代电动车型——比亚迪海豹。拆解之后,瑞银认为即使考虑日益严峻的贸易壁垒,比亚迪较传统竞争对手仍享有成本优势,且该优势可持续,并预计到2030年中国整车厂的全球市场份额将翻番。全球三分之二的汽车市场将成为一小部分中国电动车企的潜在市场。与美国和欧洲的现有汽车相比,中国汽车制造商目前拥有系统性的电动汽车成本优势,同时提供比特斯拉更广泛的产品线,并覆盖更多的细分市场。
相应地,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市场地位持续提升。毕马威报告显示,2020年以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对欧洲出口仅约1万辆,2022年中国对欧洲出口量已超50万辆,占全部出口的近一半。
反补贴调查不可取
不过,中国新能源汽车走红国际市场的同时也开始面临新的挑战。9月25日,第十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在北京举行。中欧双方围绕宏观经济、贸易与投资、产业链供应链、金融合作等议题进行了坦诚务实的沟通交流,达成一系列互利共赢的成果和共识。在此之前,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声称,中国政府给予中国汽车企业不公平的补贴和优惠,导致中国汽车在欧洲市场上具有低价竞争优势,威胁到欧洲汽车产业的生存和发展。
燃油车时代,欧洲曾是全球汽车工业无可争议的中心,但伴随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原有汽车工业格局发生改变。欧盟发难中国电动汽车背后,是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乃至全球影响力不断加强的现实。作为欧洲经济的支柱,汽车工业几乎占该地区GDP的7%,关系着1400万人的就业问题。新能源汽车时代到来后,欧洲汽车工业中心的地位持续受到挑战,在渗透率、智能化、充电设施等方面与中国车企形成代差。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发文称,坚决反对欧盟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评价。中国新能源车出口较强,不是因为获得巨额的补贴,而是因为充分市场竞争下的中国产业链竞争力强。
对于欧盟对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一事,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中方敦促欧盟从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以及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大局出发,与中方开展对话磋商,为中欧电动汽车产业共同发展创造公平、非歧视、可预期的市场环境,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共同致力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
在9月25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强调,中方一贯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欧盟方面采取的有关措施不利于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中方敦促欧盟从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以及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大局出发,与中方开展对话磋商,为中欧电动汽车产业共同发展创造公平、非歧视、可预期的市场环境,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对于这项调查,目前在欧盟内部尤其是企业界也存在不同声音。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代表认为,启动调查需要更谨慎的决策,因为必须要考虑到来自中国的反应。据了解,欧盟委员会将有长达13个月的时间调查评估,最终决定是否征收惩罚性关税。这一决定除了对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产生影响,还有可能波及在中国制造的非中国品牌车型,如特斯拉、宝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