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牌近日宣布,计划在其离岸风电业务部门进行裁员。这一决策反映了公司在全球能源转型背景下,对成本控制的重视。据悉,裁员计划是壳牌调整其可再生能源战略的一部分,旨在优化运营效率并减少开支。
01 壳牌风电业务再调整
壳牌在2017年进入海上风电市场,当时计划每年投资20亿美元;一年之后,又将每年的投资计划提高到40亿美元。
不过,连续多年的巨额投入并没有开花结果,大部分项目仍然在前期开发阶段,持续烧钱。去年年初,现任首席执行官Wael Sawan上任后,强调投资回报和利润,并在去年6月制定了降本计划——在2025年底前减少30亿美元结构性支出。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壳牌不止一次对可再生能源进行调整。
2月22日,壳牌表示将退出韩国漂浮式海上风电项目,将专注于利润更高的业务。目前,壳牌已同意将其蔚山海岸1.25 GW的MunmuBaram项目的80%股权出售给其合资伙伴Hexicon。斯德哥尔摩上市公司表示,Hexicon将在项目启动后三年内向壳牌支付500万美元,并通过利润分享协议额外支付5000万美元。
02 2023年的转变
2023年7月,当看到同为油气行业出身的道达尔(Total)和英国石油(BP)豪掷126亿欧元拿下德国首次海上风电特别招标的7GW项目后,更坚定了壳牌收缩海上风电业务的决心。
2023年6月份,壳牌公司在资本市场公众开放日的一次演讲中表示,该公司计划在2025年之前剥离某些电力资产,但也会对该业务进行选择性投资。
如果交易达成,这可能是壳牌公司绿色战略的重大转变。这家英国石油巨头花了20多年时间,试图弄清楚自己想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扮演何种角色。
壳牌的决心不是说说而已。1个月之后,壳牌石油公司驻英国的离岸风电业务主管将因为公司业务战略调整而离职。
2023年12月,壳牌公司的子公司壳牌风能公司和savon Equity, LLC同意将两个美国可再生能源项目的部分所有权股权出售给红外资本合作伙伴。这意味着壳牌出售位于德克萨斯州Fluvanna的182兆瓦陆上风电场Brazos Wind Holdings, LLC 60%的权益,以及位于俄亥俄州麦迪逊县的180兆瓦太阳能开发项目Madison Fields Class B Member, LLC 50%的权益。根据目前的协议,壳牌将通过壳牌能源北美(美国)有限公司保留Brazos项目100%的电力承购,麦迪逊菲尔德太阳能项目将保留与第三方现有的企业电力购买协议。壳牌将成为Brazos和Madison Fields的资产管理公司。
03 美欧海上风电发展频频受挫
通胀和加息导致工程造价激增,越来越多的国家准备重新制定自己的计划,可能会给如火如荼的脱碳大潮降温。
全球最大的海上风电开发商、丹麦的沃旭能源公司也已经开始考略收缩其业务。2023年8月底公司首席执行官马斯·尼佩尔在面向分析师召开的说明会上暗示将会退出在美业务,他说:“如果不能创造符合我们标准的价值,我们将会从计划中退出。”
这是因为在原材料价格高企和人力成本激增之外,加息还将导致融资成本上升。海上风电需要比光伏发电更多的零部件,供应链涉及的范围更广,工程造价也更大,所以更易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的统计显示,2022年海上风电平准化度电成本比上一年增长0.081美元,涨幅达3%,为8年来首次上涨。
美国的情况尤其艰难。据沃旭能源透露,该公司在美国在建的3个海上风电项目中最高可能发生50亿丹麦克朗(约合7亿美元)的资产减值损失。如果维持目前的利率水平,减值损失可能还要追加50亿丹麦克朗。
美国计划到2050年时将海上风电发电量提高到1.1亿千瓦,也就是相当于110座核反应堆的发电量,但沃旭的退出可能会给这一雄心勃勃的计划泼冷水。
企业现在也加强了对于项目的甄别。8月,美国政府对在墨西哥湾开发海上风电的3个区域实施招标,但只有一个区域中标。计划在马萨诸塞州海域开发海上风电的英国壳牌公司为解除合同甚至不惜支付了违约金。
在欧洲,瑞典电力巨头大瀑布电力公司也叫停了全球最大规模的开发计划。其位于英国诺福克海域的一个风电项目原计划为150万个英国家庭提供电力,但公司首席执行官安娜·博里以“项目经费最多可能膨胀40%”为由做出了无法继续推进的判断。
挪威能源巨头挪威国家石油公司也因“计划不可持续”无限期推迟了该国海域的大型风电建造计划。
企业为确保收益寻求推高电力收购价格的动向也已出现。挪威国家石油公司与英国石油公司就要求纽约州当局将计划建造的海上风电的收购价格提高50%以上。但是州政府在10月以电费上涨不利于消费者为由驳回了两家公司的提议。不过州政府也面临强烈的危机感,因为不提供公共支持就无法留住企业。
虽然海上风电开发在美欧受挫,但在日本依然保持着旺盛的投资意愿。虽然日本政府在2023年6月结束的第二次招标中下调了价格上限,但油企、大型商社和电力巨头依然悉数到场。
这是因为日本受加息的影响有限,且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比美欧略高。某能源企业的负责人表示:“清洁电力的需求强劲,从长期视角出发依然值得投资。”
如果全球性的通胀持续较长时间,有可能再次回到曾经那种依赖可再生能源补贴的状况。